64 《是誰給我以力量》
《是誰給我以力量》
關於紅磡街坊公立學校,還有一些可記的事。
校方規定:每學年上下學期各一次,班主任須到全班四十多個學生家作探訪,發給車馬費二十元。印製有家訪表格,除學生資料外,一欄填寫教師準備向家長提出的,有關學生的問題;另一欄填寫家長對上述問題的回應,以及對學校的意見;最後是家長簽名,以證實教師確曾到訪。家訪結束,表格呈交校長。
每年上學期的聖誕節假期,下學期的復活節假期,班主任都用了來進行家訪。事前,按學生的住址,編好行程和探訪次序,訂了日期時間,在《學生手冊》上通知家長。家長們也都很重視,一些即使在預訂的日期時間要上班,也請了假,在家等候。不把途中計算在內,我大多計劃在每個學生家,逗留一個至個半鐘頭。這樣,這兩個長假期,差不多用盡了。
好些同事,在向家長提出問題這一欄,填寫的大多是學生在校的不良表現,要求家長與校方合作,在家協助管教。我卻根據自己在校的觀察,指出學生的優缺點,希望家長加以注意,發揚培育其優點,以去克服消滅其缺點。此外,不寫在表格上的,我很著意去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家長性格、家庭成員相處的關係等。
六年級班主任,因為小學會考功課緊迫,要利用假期補課,可豁免進行家訪。但在我任教的兩年,雖然不發給車馬費,不須填報表格,也同樣地去做。因為學生不久便畢業離校,更要多給以鼓勵,並對升學提供參考意見。
絕大多數家長,是九龍船塢的僱員。其中小部份是高級職員或判頭等,大部份是最基層的勞工。這些家長們很多是互相認識的,家訪中還聽到他們互相的評論。我發現其中頗有階級的恩怨;幸好他們的下一代的關係,並沒有因此蒙上陰影,在校能天真無邪地相處。
這九年的家訪,不但對做好教學工作很有幫助,而且是很深刻的專業培訓,培養起我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反思對學生的責任和教育方法。這些,都是在讀師範時學不到的。
我還記得,那時候葛師校友會,出版一本不定期的油印通訊。我在這刊物上,寫了一篇《是誰給我以力量》,記述家訪中的感受,說:學生是我從事教育工作的力量的泉源。
二○○○年十二月廿五日
《三言堂》選輯之二:隨風潛入夜(2001年7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