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這句話,見諸《論語‧為政》,意思是:溫習已知的舊知識,由此能夠有新的體會新的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
道理並不深奧,但卻大有進一步去思考的餘地。為甚麼「溫故」,可以「知新」?怎麼樣「溫故」,才能夠「知新」?為甚麼能夠這樣,便可以做老師?除了已知的舊知識,還有甚麼別的值得溫習的東西嗎?
當最初去接觸和學習某一種知識、事物、道理的時候,只能根據當時自己已有的能力、學養、經驗,去領會。經過一段時日,如果能力有所提高,學養有所增長,經驗豐富了,再去溫習,自然會有不同的新的體會和發現,認識是深刻得多的。
所以,要能夠「溫故知新」的條件是:一、能力、學養、經驗,都有了進步;二、「溫故」時,結合已進步了的能力、學養、經驗,特別是經驗;三、有自省精神,反思過去的認識,不斷求進步。倘若過去了的日子,都是渾渾噩噩的,毫無長進,這樣的人不大會「溫故」,偶然想起往事,也只會舊夢如煙,慨嘆前塵,得不到有益的「知新」。
不單是已知的舊知識,個人的經歷實踐和家國的歷史,尤其值得不時去「溫故」,那「知新」就更珍貴。
為甚麼「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呢?只把當年自己學得的知識,依書直說,一模一樣地去再教學生,這決不是一個好老師。一個好老師,一定比自己在做學生的時候,在能力、學養、經驗上都有了進步,從「溫故」中得到「知新」,結合這些「知新」去教導學生,這才是「活」的教學,深入的教學。
上周去一間中學演講,談閱讀。我說到中學畢業時,怎樣考慮自己的前途出路,魯迅的《傷逝》(《彷徨》)和《娜拉走後怎樣》(《墳》),給我很大的啟示。《傷逝》中的涓生和子君,自由戀愛而不容於家庭和社會,生活陷於困境,結果粉紅的夢以悲劇告終。
易卜生劇作《傀儡家庭》中的女主角娜拉,因不滿在家被丈夫當作傀儡,憤然出走。她出走了,戲便落幕,沒有記述她以後的命運。魯迅分析說:由於沒有獨立的經濟,那命運是悲慘的。
我當時得到的啟示:前途出路,可分職業和事業,職業是吃飯,事業是理想;最好是兩者能結合為一,否則應以吃飯為先,有飯吃才能活下去,能夠活下去再等待時日機會,去實現理想。所以,我的上策是學做電報生,航海去,遊覽世界各地,在船上閱讀和寫作;中策是入師範,去做教師;下策是去做文員。結果,因家境選了中策。做了教師,感覺到這也是有意義的事業,是可與職業合而為一的。
在演講前,翻出了這兩篇文章來,又讀了一遍。反省五十四年前的抉擇,是現實而又正確的,更領會得興趣是可以培養和轉變的,只要堅持服務社會,便「條條大路通理想」。「溫故」中有肯定,也有「知新」。
二○○五年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