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咏史詩中的嬴政
咏史詩中的嬴政
評論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舊詩,一些索性以《史》為題,一些則以內容為題,都可統稱為史詩。秦始皇,姓嬴名政,自號「始皇」,即第一個皇帝,意思是其後的承繼者,二世、三世……,這樣號稱下去,把嬴氏天下維持萬代。但他的統治只有十二年,一死掉,秦二世成為趙高的傀儡,不久即覆滅。電影《英雄》,英文片名Hero用的是單數,據云,暗示指的是秦始皇,而不是那幾個刺客。在咏史詩中,找出幾首來,看看是怎樣評論這「英雄」的。
唐代褚載的《長城》:「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焉知萬里連雲色,不及堯階三尺高。」秦始皇築的長城,像鐵牢一般堅固;北方的外族不敢南侵越過臨洮(地名,蒙恬築長城於此地起)。這長城長萬里,高連接天上的雲,但比不上堯帝只有三尺高的台階,卻能使天下太平。
唐代章碣的《焚書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竹帛:古代書籍以竹或帛製成,即書也。祖龍,即秦始皇。山東:秦始皇死,葬於驪山,驪山以東指六國舊有屬地。把書籍都焚燒了,但要把家天下維持至萬代的夢想,仍然是虛幻的。不管多麼險要堅固的防衛,只把秦始皇自己孤立起來。焚燒書籍坑溝的灰燼還未冷卻,便天下大亂,到處爆發抗秦暴政的起義。推翻秦朝統治的劉邦和項羽,都不是讀書人出身的。看來,箝制思想、焚燒書籍,都不能維持獨裁專制的暴政。
明末清初陸次雲的《咏史》:「尚有儒生坑不盡,留他馬上說詩書。」世間的讀書人,怎樣也活埋不盡的;迫害他們,只會使他們起來武裝反抗,去宣揚他們所信奉的書中道理。
清初陳恭尹的《讀秦記》:「夜半橋邊呼孺子,人間猶有未燒書。」上句是指張良的故事,他為老人到橋下去拾鞋,並替他穿上;他讚張「孺子可教」,約張五日後於此再會。第一二次,老人都比張早到,第三次張半夜便來了,老人贈他《太公兵法》。張熟讀此書,助劉邦奪得天下。「未燒書」是指此書。
清代丁堯臣的《阿房》:「詩書焚後今猶在,到底阿房不耐燒。」秦始皇焚燒的詩書,至今仍然存在,並沒有因此消滅;但他的阿房宮,並不像這些詩書那樣抵受得火,一燒便灰飛煙滅了。
「祖龍魂死秦猶在」(毛澤東句),張藝謀說「心中無劍」,但卻「心中有鬼」--毛的幽靈。
二○○三年二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