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陸游的《示兒》及其續詩

陸游的《示兒》及其續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首七絕《示兒》,寫於一二一○年,是陸游的臨終絕筆,時年八十六,為其愛國的一生劃上句號,傳誦千古。賀貽孫的《詩筏》,評曰:「率意直書,悲壯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在陸之後,有兩位詩人,為此詩寫了續詩。

一二三四年,即陸去世後的二十四年,南宋與蒙古聯合,消滅了入侵的金,南宋軍隊攻佔洛陽。金既覆滅,洛陽收復,國運似乎好轉。當時,詩人劉克莊就針對這首《示兒》,寫了一首續詩:「不及身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進中原。」

「簀」(音責):竹席,墊睡之物。「易簀」:比喻去世,曾子死前弟子為其「易簀」。「小陸」:陸游的兒子六人,子雲、子龍、子坦、子修、子布、子聿。「羞」:進也,獻也。「薦」:無牲而祭曰薦。「羞時薦」:拜祭時進獻應時的祭品。這續詩是說:陸游生前看不見金的滅亡,至死非常悲憤;現在,他的兒子們拜祭他,一定會告訴他,南宋軍隊已攻進了洛陽了。

劉詩寫得太早,不久,南宋軍被蒙古軍攻迫,棄城南逃。所謂「王師進中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一二七六年,即再過四十二年,蒙古軍攻陷臨安,南宋滅亡。當時,詩人林景熙也針對這首《示兒》,寫了一首續詩:「青山一髮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一髮」:一絲頭髮。「愁蒙蒙」:被哀愁籠罩。「干戈」:比喻戰爭。「況滿」:何況充滿。「來孫」:下一代子孫。這續詩是說:「在一絲頭髮之外的中原,籠罩哀愁,何況戰爭還在東南激烈進行;國家雖然統一了,但卻統一在異族之下,家祭時怎樣告訴老人家呢?「九州同」,竟是一個這樣的「九州同」!

陸游一生而臨終仍念念不忘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卻留下正氣在人間。

「六四」十三周年,記者問:你是否會看得見平反「六四」呢?話說得比較客氣,沒有提及死,但可猜測其意思:你已年逾古稀,平反「六四」遙遙無期,恐怕在你死前也看不見的了。我答道:對個人來說,重要的是堅持一個正確的信念,而且有生一日也努力去為這信念的實現而奮鬥,是否能親眼看見其實現是並不重要的。很多人都這樣,「革命尚未成功」的孫中山先生便是其一。我於是想起了陸游的《示兒》及其續詩。

二○○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