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風雨》中兩小事

《風雨》中兩小事

今天,是中共的建黨八十周年。凌鋒(林保華)兄寄贈《中共風雨八十年》,此書是他特地為了這個日子,自費出版的評論結集。本文題目「風雨」兩字,是指此書;「小事」兩字,是與書中所論及的其他事件相較而言。有關這兩件小事的評述,或許很少讀者注意,我卻以為頗值得此時此地的港人,一讀而舉一反三。

其一是:凌返國前,所了解中共地下黨在印尼的活動。他舉家為逃避戰火,遷往印尼;四九年前,在爪哇小城市梭羅的華僑公學讀小學;四九年後,轉學到雅加達的新華學校讀中學;五五年返國,畢業於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七六年來港;九七年赴美。父親是華僑公學的校長;母親是該校老師,與中共名人龔普生(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夫人)、龔澎(後來的外交部部長喬冠華的前妻),曾是大學同宿舍的同學。

他憶述:即使在小城市梭羅,華僑公學已有中共地下黨在活動。因為父母是該校校長和老師,更被積極統戰,貫輸「進步思想」。新華學校校長,本來就是老黨員,二七年國共分裂清黨後,才輾轉去了印尼的。該校的訓育主任、教務主任、一批青年教師,也都是黨員。每逢星期六晚,他們都到總領事館去,說是看電影,其實是過組織生活。一位中學教師與凌一同返國升大,沒有經過一年「預備期」便成為黨員,原來他在印尼已入黨。六十年代後,印尼排華,大批黨員回國;文革後,幾位又來了香港,一些不問政治,一些仍替中共做統戰。

其二是:周榆瑞事件。此事發生於五三年,曾哄動一時。當時凌尚年幼和不在港,應該不大了了。但他根據八八年內地《報刊文摘》轉載的「紀實文學」《一個朦朧式的大間諜》,再查閱周逃亡英國後所寫的《徬徨與抉擇》,重述此事,由此可見他的政治敏感。

周是《大公報》名記者,並曾以宋喬的筆名,在《新晚報》連載《侍官雜記》,對蔣介石極盡揶揄。五三年,費彝民和《大公報》三巨頭馬廷棟、李俠文、李宗瀛,假周恩來之名,把周騙回大陸,隨即以間諜罪名將其逮捕;四年後釋放返港,六一年逃往英國,出版《徬徨與抉擇》,披露了事件真相。凌根據上述兩文指出:當時港督周圍和警務處,已有中共的臥底,提供了消息而逮捕周,周被釋放的條件是,在港向西方外交家和記者,收集情報。

二○○一年七月一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六)望斷天涯(2002年1月初版)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