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學了和記得

學了和記得

學過而懂得,但不久即忘掉,也就等於沒有學過和不懂得。所以,溫習很重要,再進一步去運用,尤其是在剛學過和懂得之後,這樣學過和懂得的知識,才能鞏固下來。但如果溫習和運用的方法,太刻板沉悶,引不起興趣,也是徒勞的。所以,教過了分辨平仄和絕律的格律後,我反覆用多種方法,去讓學生溫習和運用。那時是升中試後,不必趕功課,有充分的時間這樣做。

首先是平仄。以「合晒合尺」的方法去分辨名字的每個字的平仄,地名如北京、廣州、上海、新加坡……,人名如孔明、岳飛、孫中山、華盛頓……,商號如匯豐、恆生、大家樂、屈臣氏……。我還叫學生在巴士站候車時,看見甚麼店舖的名字,也可以利用時間,去分辨它的平仄。接,便是絕律的格律。我先叫他們去分辨學過的絕詩每字的平仄;再去找出每句的平仄句式,是否合乎「對」和「黏」,是否出現「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現象。例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等等。

由於他們沒有學過律詩,我便抄出幾首五律和七律,引導了解字意和欣賞詩意後,才叫他們去分辨。如王維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杜詩,雖較艱深,但因四聯八句都是對仗的,所以我引用了。

為了加強學生對平仄和對仗的認識,我選抄了幾段李漁的《笠翁對韻》,給他們去背誦:「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他們都很有興趣地,像唱兒歌般去背誦。

關於「孤平」、「拗救」、「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並非處處適用等,我都沒有提及。至於詩韻,我只提醒他們,古時字音與現在的有所不同,不能單根據現時讀音,要查韻書。

二○○○年三月八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五)悲欣交集(2001年1月初版)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