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兩位來客
兩位來客
八九年「六四」事件前後,每天都有不少來客,帶各種各類的意見和問題,到訪支聯會。幾個常委,分工負責,會見不同的訪者。其中的兩位,是指定要見我的,至今猶有深刻印象。
第一位,是我在五十年代中的學生。雖然已三十多年沒有見面,但一報上名來,便立即記得,而且還依稀認得他的相貌。我是他五、六年級的班主任。他與同父異母的姊姊和哥哥,一同插班,且同讀一班。姊姊文靜,勤力用功,成績很好;哥哥木訥,循規蹈矩,成績中等。他比姊姊哥哥矮小,膚色黝黑,但卻最聰明,有點調皮,算術成績全班最好。功課上有一個弱點,中文字寫得很潦草,常常畫個圓圈代替「口」字,甚至較小的「口」字,只點一點,因此默書很多時不及格。家境比一般同學好,原籍新界大埔,父親在灣仔碼頭附近,開一間批發建築材料的店舖,我是到這店舖去家訪的。小學畢業後,升讀港島西區的一間官立名校,自此,彼此便失去了聯絡。
他對我說:這幾年來,在東莞開了一間頗具規模的工廠,有工人數百,而且與當地幹部很熟悉。如果支聯會和我,有甚麼要他效勞的,一定會盡力去做。留下電話便離去,我來不及問他,他的姊姊哥哥和父母的近況。
第二位,是朋友的兒子,父母都是教師。六十年代初,認識他時,他只有兩三歲,我和他父母也久未見面了。也許恐怕我已記不起他,他父親事先來電,說他要來見我。其實,我是記得他的,記得他的單名,右眼下有一小小紅色的胎痣;我還記得,他有一個漂亮的姊姊和她的單名。
見面時,我發覺他右眼下的胎痣,已消失,相貌完全認不得了。他告訴我:正在一大輪船公司做高級職員,公司旗下有不少輪船,往來中國大陸各港口。他和公司的同事、輪船上的工友,都很願意為支聯會和我做一點事。請信任他們,只要我們說出,他們一定會義無反顧地去做。他留下了聯絡的方法,還說,公餘可以來支聯會做義工。
十一年前,和這兩位來客一晤後,再沒有見面。雖然,支聯會和我,沒有請他們幫忙過一些甚麼,但他們的赤誠,使我永誌不忘。
我只希望,這兩位朋友,能在今年的六月四日晚,和他們的下一代,到維園來。
二○○○年五月十六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五)悲欣交集(2001年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