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禹父子治水的神話
禹父子治水的神話
寫了堯禪讓給舜,不能不寫舜禪讓給禹。堯、舜、禹的事跡是中華民族歷史的開始,大朋友和小朋友都應該知道一點點。
禹父是鯀(音「滾」),鯀父是顓頊的兒子,顓頊是黃帝的孫,禹便是黃帝的玄孫。堯在位時,洪水滔天,派鯀治水,九年無功;舜舉用禹承繼父業。禹聰明機智,刻苦耐勞,仁愛有信。他的聲音是標準的音韻,身軀是標準的尺度,人們憑他來校正音韻和尺度。疏導九條河道,修治九個大湖,測量九座大山,開發九州土地,結婚四天便離家,在外治水十三年,數過家門而不入。舜決定禹繼承帝位,十七年後逝世。服喪三年後,禹讓位給舜子商均,但天下諸侯只來朝拜禹,禹才登位。禹原舉用皋陶為繼承人,但皋陶比禹早死;又決定傳位給大臣益。禹死,三年後,諸侯不順服益,益便讓位給禹的兒子啟,自此帝位世襲。以上是正史的記載,在傳說的神話中,鯀和禹治水的故事卻瑰麗得多。
貓頭鷹和烏龜告訴鯀:天上有一寶物。叫做息壤,是能夠不斷生長的泥土,變成山和堤,偷了來便可堵塞洪水。鯀聽了,便去偷了,用來治水,果然洪水漸漸消減。上帝知道了,大怒,派火神祝融殺死鯀,奪回剩下的息壤,洪水又再氾濫。鯀雖被殺,但治水的壯志未滅,屍體三年不腐,還孕育繼承事業的新生命。上帝又知道了,派了天神帶寶刀,來剖開屍體。肚子剖開,跳出一條長一雙堅利的角的龍,騰跳上天,這龍變了人,便是鯀的兒子禹。
禹向上帝稟告人民在洪水中的苦難,上帝也因鯀的精神不死而被感動,便把息壤賜給禹。禹會合群神,商議治水方法,這地方後名「會稽」,就是「會聚商議」的意思。商議結果,既要用息壤堵塞,更要開鑿疏導,兩法並用。
黃河之神河伯,獻給禹一塊有線條花紋的石頭,原來這是治水的地圖,稱為「河圖」。開鑿龍門山時,蛇面人身的神贈給禹像竹片的玉器,用來量度大地,稱作「玉簡」。禹劈開龍門山成兩扇門,疏導了黃河上游之水,這地方因而叫做龍門。鯉魚逆流而上,游到這,再躍過龍門,便會變成龍。在龍門下游數百里,禹又把山鑿成三道門:鬼門、神門、人門;這就是三門峽。鬼門島上有兩深圓坑,據云是禹躍馬跳過時留下的兩個前蹄蹄印,稱「馬蹄窩」。三門峽上游有禹王廟,船隻經過,船夫都上岸拜祭,祈求平安。
二○○一年三月十八日
《三言堂》選輯之三:滋蘭又樹蕙(2003年7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