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篇 教統會第三號報告書的兩個關鍵問題
編者按:一九八八年六月,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第三號報告書,立法局對此進行一次動議辯論,動議由周梁淑怡議員提出,內容為:「本局關注《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所載有關高等教育體制及私立學校前瞻的建議。」這是司徒華在是次動議辯論中的發言,發言日期為十月二十六日,動議其後獲得通過。
主席先生,《教統會第三號報告書》,本來是一份諮詢性文件。但從下列的跡象來看,當局似乎早已心中有數,要一意孤行去實施其中的建議,並沒有甚麼真正的諮詢誠意。
第一,在報告書公布前的兩個星期——五月三十日,行政局把中學與預科的學制,決定為五二制。高等教育學制,和中學與預科的學制,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事先確定了中學與預科的學制,對高等教育學制的研討,不但起了誘導和限制的作用,並且,報告書的建議便成了唯一的出路。行政局的決定,為甚麼這樣急不及待呢?中學與預科學制的決定,為甚麼不等這次諮詢完畢,和高等教育學制一併來考慮,一併才作出呢?
第二,當初,諮詢期只限兩個月,並且適逢暑假。這麼重要的決策,似乎從未有過這麼短促的諮詢,所以,不能不使人懷疑,是否有意向教育界偷襲?
第三,諮詢期尚未結束,當局就成立兩個專責小組,並已開始工作。一個負責研究和制訂中等程度考試課程,另一個負責研究和制訂「直接資助計劃」的執行具體辦法。尤其是「直接資助計畫」,當局是否已決定接納這個建議?否則,為甚麼這樣急不及待去研究和制訂執行具體辦法呢?
第四,政府官員一反在諮詢期內不發表意見的常態,四出推銷報告書中的建議,為其辯護遊說。
當局是否早已心中有數,要一意孤行去實施報告書中的建議,並沒有甚麼真正的諮詢的誠意呢?現在當局還沒有公布其最後決定,我不會這樣急不及待去下結論。香港市民,且拭目以待。
報告書關於高等教育學制的建議,要害是強行實施劃一的三年英式大學學制,推行一個五二三的學制。
高等教育是整個學制的尖端,有如一個人的頭。牽一髮動全身,何況要為頭部做手術,必須事先作全身的體格檢驗。所以,探討高等教育學制,必須在學制全面檢討的基礎上去進行。假如要去全面檢討香港教育的學制,大致有下列的問題:
高等教育方面:
第一,學額不足,入學競爭性極強。
第二,各專上院校收生點不一,造成混亂和對中學教育的干擾。
第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能力低下,導致教學上的困難。
第四,由於學術領域的擴大,分科細密和大量邊緣學科的出現,通識教育有待加強。
預科教育方面:
第一,考試頻密,兩年之內有高等程度考試、高級程度考試、倫敦大學入學試等,不但壓力過重,而且引致教學時間不足。
第二,課程範圍狹窄,對未能進入大學的學生,學非所用,無助於投入社會。
第三,由於考試壓力和課程所限,五育難於全面貫徹。
第四,「為進入大學作準備」與「為投入社會就業作準備」,這兩個教育目標自相矛盾,互相干擾。
第五,中七學生大量流失,浪費資源。
中學教育方面:
第一,文法中學佔絕大比重,文法中學的高中課程,又未能適合不少經已接受九年免費教育的學生的學能和性向,出現了教與學兩方面的困難。
第二,文法中學高中課程,與社會經濟發展所需大量中下層技工的要求脫節。
第三,兩年高中時間不足,實際教學時間僅得半年。公民教育、品德教育無從落實;再加上新增學科(例如電腦)的需求,教學和課程的編排,顧此失彼。
第四,以英語教學為主導,妨礙學生吸收知識,雙語互相干擾下,導致中英文水平同時下降。
報告書關於五二三學制的建議,既未有全面針對上述的問題,因而也未能解決上述的絕大部分問題。
在全面檢討學制的基礎上,針對上述的問題,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所提出的學制改革路向是;短期來說,統一專上院校收生點,減輕預科的考試壓力。長遠來說,統一中學學制;中學教育多元化,以適應學能和性向不同的學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所有專上院校在同一收生點聯合招生,減少預科制度的混亂和對中學教育的干擾。
根據這樣的路向,我們對改革學制提出這樣的建議: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實行過渡方案,第二個階段實行最終方案。
第一階段的過渡方案如下:中學現存的兩種學制不變,即五二制和五一制並存。設立一專上院校的聯合招生制度,正如中大和港大現在所提出的,統一收生點在中六。專上院校主要根據中五會考成績,並包括中六校內成績、課外活動的參與、學校評語、面試表現等等,綜合考慮,取錄學生。
在過渡期內,還要為實現第二階段的最終方案造就下列的條件:設計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課程,並出版課本。設立一個被政府和海外承認的高中會考。為推行中學教育多元化,作好學校設備和師資的準備等等。這些條件成熟了,才過渡到最終方案。
第二階段的最終方案如下:六年中學和四年大學的學制。更確切地說,是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學生完成九年免費教育後,根據學能和性向,透過輔導,分流到文法中學內不同流向的班級(如文、理、工、商)和其他不同類型的學校去。分流的具體措施,可從長計議,但有一點必須注意的,分流到非文法中學的學生,應與文法中學學生一樣,在三年高中後,經過一個政府和海外承認的高中會考,根據其成績而決定升學、接受職業訓練或就業。各專上院校,根據高中會考成績聯合招生。所有學士學位課程為四年;各專科和專業學院,則按本身實際情況,決定其修讀年期。
香港教育學制現存的種種問題,不少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修修補補,不作徹底的解決,一時緩和下來的問題,不久又即惡化。要畢其功於一役,立即徹底解決種種問題,又會欲速則不達。我們既要有最終目標方案,又要有過渡的步驟;既要有預見性,又要有穩定性。
接著,我要談「私立學校的前瞻」。
報告書中關於「私立學校的前瞻」的建議,要害在於「直接資助計畫」。這個計劃的實質是,把資助學校私營化;假私校之名,利用公帑去設立和扶助貴族學校,把普及教育政策倒退為階級化的精英政策。
當局一向對私校採取歧視、淘汰的政策,為甚麼忽然間關注起私校的前途,強調要建立一個強大的私校體制呢?報告書附件H「一九八零年教育委員會討論私校問題的總結」,其中的各點意見,多少年來多少人曾大聲疾呼過,為甚麼當局一直充耳不聞,置諸不理,雪藏了八年,到現在才像出土文物一樣把它挖出來呢?
報告書建議,「直接資助計劃」在明年始實施,何其速也,難道時日無多?試問現存的私校,有多少間,需要多少時間,才能達到所需條件,被獲准參加呢?其實,只是為現存的資助學校開路,這才是真的用意。
假如現存私校幾經艱苦,達到了所需條件,到時又或會額滿見遺,又或會在競爭中被扶植起更強優勢的私營化資助名校所淘汰。為甚麼「直接資助計劃」不是只准現存的私校參加呢?為甚麼「直接資助計劃」,不等到停止向私校買位的二零零零年才開始呢?
所以,所謂「私立學校的前瞻」,所謂「直接資助計劃」,不過只有如玩魔術遮掩觀眾視線的毛毯,把推行多年的普及教育政策變為階級化的精英政策,利用公帑把現存的資助名校變為貴族學校。對於精英政策,剛才有些同事是誤解了教育上的精英政策並不等於社會上不需要精英,現在先進的國家在中學、小學上都施行普及教育政策,難道這些學校不培養出精英?難道這些社會,這些國家一個精英也沒有,全個社會皆是碌碌無能的人?我相信這點只是顧名思義,將精英二字理解為教育上之精英政策。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堅決反對這樣的一個「直接資助計劃」,因為這是違背社會公平、妨礙教育發展和危害教師權益的。
「直接資助計劃」使推行多年的普及教育政策,倒退為比五、六十年代更壞的精英政策——階級化的精英政策。那時候,教育未能普及,實行精英政策,情有可原。那時候,勤奮向學、用功努力、成績優異的基層子弟,還可以進入較好的中學。但今後,他們因為經濟原因、家庭背景、社會關係等等條件,被排斥於這些中學門外,甚至進一步被排斥於專上教育門外。小學畢業生及其家長,四處投考,疲於奔命,結果又絕大多數落空,身心備受創傷。教育本來有促使階層流動的社會功能,讓中下層子弟通過教育,上升為中產者或專業人士。階級化的精英政策,窒息了這種社會功能。社會上階級兩極分化的情況,必會越來越嚴重。社會更加不公平,階級矛盾尖銳,社會的安定和諧也因而受到破壞。
報告書還建議,數年後把「直接資助計劃」擴展到小學。到時,情況就更為惡化,不但是現存的升中派位制度,連現存的小一入學制度也受到了衝擊。荼毒學童弱小心靈的升中試和小一入學試的幽靈,又再出現。以考試為中心的填鴨式的教育,在幼稚園和小學,又再出現。
九年免費教育已推行十年,質素亟待提高。當局不作認真的全面的檢討,採取提高質素的措施,反而推卸責任,認為這是普及教育必然的結果,藉此去為精英政策復辟。已有了這一批原為資助名校而私營化了的貴族學校,上層子弟已得到照顧,政府還會致力全面提高九年免費教育的質素嗎?九年免費教育,就此每下愈況,更加一天一天爛下去。中下層子弟,就此只能永遠接受次等的教育。與基層關係密切的區議員,已經有超過一百人聯署反對「直接資助計劃」。
「直接資助計劃」,還嚴重危害教師的權益。參加了「直接資助計劃」的資助學校,雖然仍然接受政府資助,但已經變成了私校。校內教師都變成了私營機構的僱員,權益再得不到「資助條例」的保障。例如:僱主只須一個月的通知,便可任意解僱,不必任何理由和程序。縮班得不到安排調校任教。薪級和晉升無固定制度,決定於僱主的愛惡。病假和分娩假,根據「僱傭條例」辦理,三天以下病假無薪,三天以上病假和分娩假只支薪三分之二,可享有的累積病假由一百六十八天減為一百二十天。公積金制度,任由僱主決定是否設立。薪級不再與公務員薪級總表掛鉤,每年的薪金調整可有可無等等。總之,教師變成了權益毫無保障的一般勞工;而月薪在一萬一千五百元以上的,連「僱傭條例」的最低保障也不能享有。
不參加「直接資助計劃」的資助學校和官立學校,教師的權益也受到威脅。由於精英已被私營化的資助貴族學校所囊括,所收得的大部分是「籮底橙」學生,不但施教困難,教學質素難於提高,而當該地區適齡學童減少,便首當其衝縮班。再者,已有了一批專為上層子弟服務的實施了階級精英政策的名校,當局還會去關注這些只收「籮底橙」學生的學校嗎?那時候的資助和官立學校,便有如現存的私校,當局還會去改善這些學校的教師的服務條件嗎?他們將會成為了被遺忘的一群。
有人說,我們為了自己的權益而反對「直接資助計劃」,是自私的。維護合理的權益,有何不對?何況,我們這些權益不但合理,而且與社會公平和教育發展相結合,間接來說,也是廣大市民的權益。我們是理直氣壯,無所畏懼的。
假如不去資助,不動用公帑,沒有人會去反對興辦貴族化的私校。正如動用公帑去興建公共樓宇,以解決中下層的居住問題,人人歡迎;但動用公帑去津貼千萬富豪別墅,那就荒天下之大謬了。政府以粗茶淡飯去賑濟災民,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政府也同時將這粗茶淡飯折為現款,去津貼千萬富豪買魚翅撈飯,這樣,難保不引起暴動。
倘若把報告書關於「高等教育學制」和「私立學校的前瞻」這兩個建議,合併起來,我們還會預見另一幅圖畫。實施了階級精英化政策而又受到資助的貴族學校,不但囊括全港的精英學生,其學生進一步佔盡本港專上院校的學額,再進一少盤據社會的種種關鍵職位,而他們又是從與英式學制掛鉤的教育制度中培養出來的。這樣,對香港的未來,將會有怎麼樣的政治上的影響呢?這是一幅怎麼的圖畫呢?
報告書是教統會草擬的。教統會關起門來,我們不知道這報告書是怎樣草擬出來的。我只說自己知道的事實。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從七三年誕生的第一天,便是全港最大的教育團體。八一年直至現在,更成為了全港最大的職工會。現有會員是三萬八千多人,超過全港教師的八成。我一直是該會的會長和代表,八五年以絕大多數票數當選為立法局教學界功能組別的議員,今年自動當選連任。但為甚麼十多年以來,尤其是我當選並且連任為立法局教學界功能組別議員後,仍然一直被排斥於教育統籌委員會之外呢?這是合理的嗎?這是公道的嗎?有別的功能組別是這樣嗎?是不是教統會和教委會的決策過程,不能容許八成以上的教師知道和參與的呢?難道其中有甚麼不可告人的地方?我個人是無足輕重的,但這不是我個人的問題。所以,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會,作出決議,必須爭取我或教協的代表,進入教統會和教委會。
是不是教統會關起門來,才會草擬出引起這麼激烈爭論的第三號報告書呢?我強烈要求:擱置這報告書中關於「高等教育學制」和「私立學校的前瞻」的建議。立即舉行有行政官員、具真正代表性的教育界人士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的圓桌會議,就這兩個問題再作研討,協調各方面的意見,謀求最好的解決辦法。
這個動議是本局關注報告書中這兩個問題,全港教育工作者,都不能不關注這兩個問題。
主席先生,所以我支持動議。
十年風雨聲 _ 司徒華一九八五至九五年立法局言論集 民主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