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紀念網站

50 為鴕鳥翻案

為鴕鳥翻案
「鴕鳥政策」這個洋典故,比喻無視現實、逃避現實、自欺欺人的處事作風態度;源於傳說鴕鳥遇到危險時,只把頭埋在沙堆,以為看不見就沒有危險。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攻自破的,倘若是真,為甚麼鴕鳥至今沒有絕種呢?
一位動物行為學者,為了揭開這個謎,在非洲草原離鴕鳥窩不遠的地方,搭了一個設有偽裝的帳篷,作了長時間的觀察。當他目擊鴕鳥怎樣保護鳥卵,更知道牠們是聰明和勇敢的。
在孵卵期,往往三數隻雌鴕鳥,把蛋生在同一個窩。蛋每隻約三磅重,是其他猛獸兇禽的美味佳餚,必須有巧妙的戰術去保護,才能讓雛鳥安全孵出。
雌雄鴕鳥是有分工的。雄的在日間覓食,夜間孵卵,因為牠一身黑白相間的羽毛,在夜間不易被發現。雌的在夜間覓食,天剛亮,便來接替雄的孵卵,因為牠的羽毛灰褐色,與環境的顏色相近而不惹眼。牠們的視力都極好,躲在草叢的窩,伸高長長的頸子,好像潛水艇伸出水面的瞭望鏡,能迅速發現半徑四五公里內的敵人。
一次,一隻正在孵卵的雌鴕鳥,發現了兩頭獅子。牠立即揮動靈活得像蛇一般的長脖子,用乾草枯葉,把白得耀眼的蛋,完全密密地遮掩起來。然後,風快地跑到離窩約一百米以外的地方,再扮作一拐一拐地走著,故意暴露在獅子的目光下。獅子看見了,以為可以不大費氣力,便捉到這隻不良於行的獵物,於是被吸引了,全速奔來。
鴕鳥奔走的時速,約五十二公里,比獅子只差一點點,耐力卻比獅子持久。但鴕鳥有一個優勢,就是兩隻翅膀能夠用作方向舵,在全速奔跑時,突然來一個急轉彎,讓快要追上的獅子撲個空而來不及轉向。獅子追了一段時間,便放棄了。這個「調獅離山計」,保存了這一窩蛋。
又一次,一隻豹子出現在窩的附近,當雌鴕鳥發覺時,為時已晚,已經來不及用乾草枯葉把鳥蛋掩蓋了。牠本來是可以獨自逃生的,但這樣一窩蛋一定會給豹子全都吃了。只見牠把頭和頸向前伸出,兩隻翅膀向兩旁張開,整個身體盡量壓低放平,平貼在地上,掩蓋著鳥窩。由於牠的灰褐色羽毛,從遠處看去,看不見鳥窩,只像一堆荒草敗葉。這隻豹子,從鳥窩約八米外的地方慢慢走過,完全沒有發覺鴕鳥、鳥窩和蛋,鳥蛋逃脫了災劫。這一次,鴕鳥不但表現出機智,還表現出勇敢來。
不知是否有人曾看見過,雌鴕鳥這樣伸前頭頸、張開兩翼,貼地伏身,誤以為牠是把頭伸進沙堆,所以想像出「鴕鳥政策」這個誣衊性的洋典故來。
有人認為,鴕鳥把頭埋進沙堆去,是從一些小孩子的動作去推想出來的。小孩子做了錯事,因為害怕大人責罵,往往用雙手蒙住眼睛,自己看不見大人,就以為大人看不見自己,藉此逃避。人類從自己的幼稚舉動,給鴕鳥戴上無辜的帽子。
動物行為學者,雖然為鴕鳥翻了案,但這帽子仍會戴下去。平反真難呀!
二○○五年五月十一日

《三言堂》選輯之五 俯首甘為(2007年7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