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紀念網站

39 不愚的「愚公」

不愚的「愚公」
「查找不足」,幾乎成為了拿來開玩笑的口頭禪。為甚麼呢?假如「查找」的態度和方法,本身已經「不足」,那麼,「查」來「查」去,「找」來「找」去,決不能發現真正的「不足」,只會是給特定觀眾看的鬧劇。《說苑‧政理》有一個故事,說了齊桓公和管仲,面對同一件事而怎樣地不同,誰「查找」得「不足」。
齊桓公出獵,追逐一隻鹿,走進了一個山谷,迷了路。碰見一個老人,問這是甚麼地方?答道:名叫「愚公之谷」。再問:為甚麼叫這樣的名字呢?再答:我一輩子住在這,所以用我的名字,來叫這地方。桓公覺得很奇怪,聽其對答,觀其模樣,這老人並不愚笨而精明,便又追問:你為甚麼有「愚公」的名字呢?
老人說出了原委來:
我養了一頭母牛,生了一頭小牛。辛辛苦苦地把小牛養大了,牽到市場上去賣,把賣得的錢,買了一匹馬回來養。誰知村有一個惡少年,闖到我家來,說:「你家養的是母牛,怎麼會生出一匹馬來?這匹馬一定是偷來的!」我不懂得怎樣去辯駁,他就不由分說,把我的馬搶去了。鄰居知道了這件事,認為我很愚笨,便給了我「愚公」這名字。自此,這地方也便叫做「愚公之谷」。
桓公聽了,哈哈大笑,說:你的確很愚笨,怎麼這樣輕易,就讓人搶走了馬匹呢?
老人不再說話,給桓公指點了路,走出了山谷。第二天桓公上朝時,把昨天的這件事,當作笑話,講給管仲聽。管聽了,肅然變容,整理衣襟,跪倒在地。桓公連忙問是甚麼緣故?管沉痛地說出下面一番話。
這個老人並不愚笨,愚笨的倒是我們這些當權執政者。假如是在堯舜的時代,法制嚴明,老百姓們都守法,怎麼會發生這種強詐不法的事情呢?即使有同樣的惡少年,老人也不會這樣輕易讓他搶走馬匹。現在,老人深知官吏舞弊,包庇壞人,刑法混亂,有法不行,即使把這件事告到官府去,不但得不到公正的處理,反而會受到報復。這個「愚公」實在並不愚笨,他向你說出這件事來,其實是含蓄的委婉的投訴。請主公嚴肅地對待此事,立即修訂法例,整頓執法,肅清民間的不法行為,不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桓公把「愚公」的話,當作笑話;管卻見微知著,舉一反三,從笑話中觀察得民情,聯繫到國家的法紀,提出改進的建議。「不足」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桓公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管卻「查找」出來了。
此時此刻,已不是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此時此地,還有一定的新聞和言論自由,司法制度還算是公正的,市民已不必像那「愚公」,用含蓄的委婉的方法來表達意見。問題只在,是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首先要去「查找」的,是「查找」的態度和方法的「不足」。
二○○五年二月十三日

《三言堂》選輯之五 俯首甘為(2007年7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