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觀書有感》兩首

《觀書有感》兩首

朱熹是南宋理學家。春秋戰國後,被尊稱為「子」的人不多,他卻有這樣的殊榮。一生讀書、寫書、邊做官、邊講學,是歷史上很有貢獻的學問家和教育家。有人把他的話,編成《朱子讀書法》,內容分作六部份:居敬持志、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詠、切己體察、緊用力。

「居敬持志」,就是專心有恆。朱以打仗作比喻,去解釋「緊用力」:「看文字須是如猛將用兵,直是鏖戰一陣」;「讀書如戰陣廝殺,擂鼓,只是向前去,有死無二,更莫回頭始得」。他寫了《觀書有感》兩首如下:

第一首:「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半畝」:不算大的面積。「方塘」:一片池塘。「鑒」:鏡子。「渠」:代詞,即「他」,指「方塘」。「活水」:不停流動的新鮮的水。

一個不大的池塘,好像一面打開了的鏡子。天上浮動的風光和雲影的美景,都反映在這池塘的水面上,我與其一起徘徊。這池塘為甚麼清澈得如鏡子一般呢?因為有源頭供應新鮮的水,不停地流進來。

第二首:「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艨艟」:讀「蒙沖」,古代的一種戰船。

昨夜,下了一場大大的春雨,江河裏的水漲了起來,擱淺的巨大戰船變得好像一片羽毛那麼輕。平時,你用多大的氣力去推動它,都是白費徒勞的。現在,它藉江河高漲的春水,便自由自在地航行了。

這兩首詩,表面上來看,寫的都是大自然景象,與讀書有甚麼關係呢?朱借這大自然景象,來表達他讀書的一些甚麼感受呢?

第一首。我為甚麼能夠欣賞得新事物的道理,在其中徘徊喜樂呢?只因為不倦地讀書,不斷地汲取知識。這好像那池塘一樣,有源頭不停地供應新鮮的水流進來,才能保持得清澈有如鏡子,反映出天光雲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一句常被引用,以比喻能更新、進步、持續豐盛的原因。

第二首。一些事物一時很難理解,一些問題一時很難解決。但如果你勤讀書多讀書,知識增加了豐富了,便會很容易去理解和解決。這好像在水淺的江河裏,想去推動一艘擱淺的巨艦,往往枉費氣力。但春水高漲的江河裏,它便會像羽毛那麼輕,輕易地航行。

這兩首詩,用形象去闡述讀書的感受,含有哲理,極具宋詩的特色。上述是我的體會,讀者們以為如何?

二○○三年六月七日

《三言堂》選輯之四:一枝清采(2005年7月初版)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