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這「知」是了解,雖層次和角度各各不同,但總是真正的友誼不可或缺的基礎。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鮑叔牙了解他:家貧而非貪財;有老母在堂而非怯懦;各為其主而非一心與公子小白為敵;有智慧和才幹。伯牙和鍾子期也是春秋時候的人,他們的相知,又是另一個層次和角度。「知音」的典故,出自他們的互相了解和友誼。
伯牙從師連成學琴,三年,成績不大。連成帶他到東海蓬萊山,受大自然陶冶,琴藝突飛猛進,創作出《高山》、《流水》等著名琴曲。雖然琴藝愈來愈精湛,可惜曲高和寡,能理解他的琴曲和欣賞他的琴藝的人,卻愈來愈少。
那時候,有一個叫鍾子期的人,最能理解和欣賞他。當伯牙彈奏《高山》,表達對崇山峻嶺的嚮往時,鍾立即心領神會,讚嘆說:「真是好極了!聽,我彷彿看見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彈奏《流水》,表達對滔滔流水的嚮往時,鍾立即了解其含意,讚嘆說:「真是好極了!聽,我彷彿看見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一次,兩人一同遊泰山。忽然陰雲密佈,暴雨驟至。他們匆匆地走到一塊大岩石下躲避,遊興盡失。因為這意外,伯牙心有點悲哀,拿出琴來彈奏。開始時,他先以琴聲來描寫連綿的大雨;接,他又以音韻來刻劃高山的崩塌。每彈奏完一曲,鍾都對他說出樂曲的主旨,侃侃而談,盡道他的心意。一彈一評,兩人的精神和感情完全融會在一起。大雨停了,伯牙收起了琴,說:「子期,你欣賞音樂的能力真高呀!你能完全而深入地了解我的琴曲。你說的,正與我心要表達的一模一樣。在你面前彈琴,我無法掩藏自己的心聲。你是我的『知音』!」
後來,鍾先伯牙而死。伯牙聞訊,非常悲傷,認為以後天下再沒有最能理解和欣賞他的琴曲的人了,自己也就再不必彈琴了。於是,扯斷了琴弦,摔毀了琴,一直至死,再沒有彈過琴。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是一種了解和友誼;伯牙和鍾子期之間,又是另一種。你覺得哪一種更為可貴而值得欽羨呢?為甚麼,小朋友們可來討論一下。
二○○一年四月八日
《三言堂》選輯之三:滋蘭又樹蕙(2003年7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