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紀念網站

42 從政治智慧想開去

從政治智慧想開去


上月(○三年四月)廿八日,在《明報‧世紀‧編輯室手記》,張健波兄談及我:「我聽過多位與他政見不同的政壇中人,也稱讚華叔有政治智慧。」約十多年前,初進立法局,已間接聽到鄧蓮如說過近似的話。對維園阿伯式的辱罵,我處之泰然,採取魯迅的態度:「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且介亭雜文未編‧半夏小集》)至於稱讚,我卻一直警惕和耿耿於懷。一是提防「捧殺」,以免墮入陷阱;二是有自知之明,可從溢美過譽的話,去了解對方;三是長短往往互為表,由此反思其中之短。我相信張兄的話是真誠的,卻也想了開去。
在進入立法局之前,我已參與群眾團體和社會活動三十多年,必然涉及政治,卻視議員公職是其延續,不是從政,更非政客。做好這工作,必須加強「德、智、體、群、美」這五方面的自我修養,而且要「又日新,日日新」。
「德」是政治道德,這是首要的。要擁抱公義,執原則;光明磊落,無私正直;真誠信實,寬宏大量;無畏險阻,堅忍不拔;虛心謙遜,勤奮進取;澹泊樸素,刻苦清廉……。有這樣的道德,自然能長智慧。否則,所謂政治智慧,只是沒有靈魂的權術、詭計、伎倆而已。一般人都愛談政治智慧,我卻強調政治道德。
「智」從何來?不是天生的,從實踐中來、經驗中來、群眾中來、調查研究中來。確定方針、估計形勢、預測發展、制訂策略、調動力量、組織部署……,都不是像參禪般悟出來的。在這方面犯錯誤,往往有政治道德上的潛在因素。
「體」是身體力行。走上第一線,與工作人員和群眾共呼吸、同甘苦,得到第一手的資訊。同時,更重要的是貫徹體現自己的政治道德,由此得到鍛煉,不斷完成自我。
「群」是群眾關係。要在群眾團體和社會活動中發揮作用,不能沒有凝聚力,把工作人員緊密團結在身邊。並肩作戰,風雨同路,肝膽相照,休戚與共,這樣才能建立起戰鬥的友誼。有人曾對我說:華叔,你有不少死士!言重了,但我的確有不少親密戰友。
「美」是文化素養。文化素養能塑造氣質、孕育才華、豐富感情,不致被工作壓成硬繃繃的人。「三日不讀書,則言語無味,面目可憎」。無味而可憎,又怎能從接近,再進而使身邊的人成為知心朋友般的戰鬥伙伴呢?
這篇短文,可說是簡略的反省,自知還有許多許多不足之處,仍須努力。可惜的是,我能繼續努力的歲月已不太多了。
二○○三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