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前言

前言

不少讀者,曾向我建議:把《三言堂》中,關於學生的故事和講給學生聽的故事,選出編為專集,給教師、家長和小朋友去讀。我覺得這意思很不錯,但一直篇數不多,未足以成集。最近翻檢了一下已出版的《捨命陪君子》、《猶吐青絲》和《胸中海嶽》,這類或近似的文字,總共有六十一篇。「次文化堂」的彭志銘兄說:數量已可以作為單行本的選輯了。於是便趕快去編印,望能在春節前年宵市場支聯會的攤位發售。

我要對這選輯的書名——《回眸時看》作一點解釋。

一位不是教師的讀者對我說:很喜歡讀我的專欄,尤其是那些關於學生的故事。她還引用了魯迅的一句詩:「憐子如何不丈夫」。我很感激她的鼓勵。這句詩出自《答客誚》,全詩如下: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魯迅晚年得子,頗為溺愛,朋友們常以此嘲笑他。他便寫了這首七絕作答回敬。

「於菟」即老虎。「眸」是眼珠,「回眸」就是回頭去看。他認為:真豪傑必然有豐富的感情,大丈夫一定憐愛自己的下一代;再以興風狂嘯的老虎為喻,牠離開洞穴時,不是也眷戀地回頭去看那些虎雛嗎?

我沒有家室,沒有子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曾教過或未曾教過的學生,都看作自己的下一代。我雖然不算甚麼真豪傑、大丈夫,對他們也有這種感情和憐愛。這種感情和憐愛,是我寫出收在這選輯裏的文字的泉源。

我從事了整整四十年教育工作,於一九九二年九月退休,至今已七年半了。雖然離開了學校,但總不時記憶起這四十年的工作和生活。《回眸時看》這書名,也帶回首往事的含義。

本來打算,把這六十一篇文字,分作兩個部份:一是關於學生的故事,一是講給學生聽的故事。但有一些卻居於兩者之間,又有一些似乎兩者都不屬。於是,便取消了這打算,全都混在一起,按已出版的三本結集之例,依見報日期的先後而排列次序。

封面的圖片,是我很喜歡的。一九九零年,我快要退休了,《壹週刊》記者來校採訪,拍下了這張照片。那一是小一的學生,他們笑得多燦爛,姿態多天真!那燦爛的笑容和天真的姿態,有點近乎淘氣。我愛這樣的淘氣的小孩子。在圖片中的我,不也是笑得很開心嗎?

希望將來還會繼續出版,這樣的選輯的第二集、第三集……。

二○○○年一月十四日

《三言堂》選輯之一:回眸時看(2000年2月初版)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