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紀念網站

37 「圈養、散養、野生」

「圈養、散養、野生」

續談劉京海的「成功教育」。因為只讀到講稿大綱,對其確切內容未能深入了解,僅憑自己的教育工作經驗去推想,選出若干來介紹。

雖然對「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未作完全否定,卻有新的看法。知識爆炸,已不可能在學校學得太多的知識;知識的淘汰速度加快,也沒有必要在學校去學太多的知識。知識的作用已下降,有時反成為負擔。全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是:減少知識總量,降低知識難度,騰出時間和空間,去發展學生的能力和人格,讓知識與能力、人格,和諧地結合而一同獲得。

我的理解:能力就是自學和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人格就是品德和性格。有了這樣的能力,便可終身學習,不斷追上日新月異的知識,並學以致用。良好的品德和堅強的性格,是一生發揮恆久動力的因素。

在大綱中,有這樣的很簡略的字句:「圈養、散養、野生」;「野雞、土雞、洋雞,東北虎回不了老家,美洲虎野性十足,狼羊同籠」。我推想,這是用來比喻「成功教育」的三個階段:「幫助成功--嘗試成功--自主成功」,這是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幫助成功」得不到進一步的發展,就是「圈養」、「洋雞」和「東北虎回不了老家」。我慣用的比喻是,不斷奶的嬰孩不能長大起來。「散養、野生」,就是有計劃、有目的地,逐步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達到「自主成功」。至於「狼羊同籠」。我不大猜得透其真正含義。

在大綱中,提及習慣的培養,認為良好習慣是一種動力的定型,我非常非常認同。假如用我的話來說,習慣有如「動者恆動、靜者恆靜」的物理定律,養成良好習慣,畢生受用。形成習慣,有這樣的特點:愈小的,愈易形成;先入為主,形成了就較難改變;最初要訓練督促,要有一個內化的過程,才能自覺。不要四面出擊,良好習慣要一個一個地去培養,一個階段突出一個,並要反覆鞏固。分行為和學習兩個方面的習慣。行為上:飯前便後洗手、公共場所不大聲說話等。學習上:認真聽課和做作業、預習和複習等。我加上人格上的:守時守約、尊重他人、誠實不說假話等。

有一件事,我很欣賞。廣播操改為健美操;進而改為在同一節奏下,各班可自由創作去做不同的動作;再進而改為每個學生都可以有不同的動作。這不就是「圈養--散養--野生」嗎?野生才有更強的生命力。

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