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溝渠的飯粒
溝渠的飯粒
從前,有一戶大富人家,生活豪華奢侈,揮霍無度。隔鄰是一座寺院,住一群和尚,過樸素慳儉、清靜淡泊的生活。
一天,這大富人家的主人,犯了官司,不但被判入獄,還充公沒收了所有家產。奴僕盡散,家人還頓時陷入流離失所、捱飢抵餓的困境。
寺院的住持,雖然與他們素無往來,卻很同情其遭遇。在寺院以一間空置的房子,收容了他們;每天,還煮兩頓稀粥,讓他們果腹。這樣,一家多口才勉強活了下來。
三年後,富人翻了案,出了牢,還發還了一些家產。他回家與家人重聚,得知這幾年來隔鄰和尚的援助,很是感激,領家人去向住持道謝。心卻有一個疑問,不好意思開口:吃的雖然是稀粥,但時間長久,寺院怎麼會有能力,供應給他的家人呢?
住持的話,道出了答案:不必多謝!那房子本來是空置無用的,你的家人住進去,還替我們打掃看管了。那些每天兩頓的稀粥,本來是你們自己的東西。你家廚房的溝渠,通往我們這邊的寺院來。你們每餐吃剩的飯,都倒進溝渠,流入我們這邊。我們覺得很可惜,便撈起,洗淨,曬乾,儲藏了。有時我們也用來煮稀粥吃,但總吃之不盡。這三年來,你的家人吃的稀粥,就是你們從前倒溝進渠的飯粒煮出來的呀!
富人和家人們聽了,很是慚愧,從此改變了過去的豪華奢侈、揮霍無度的生活。
這故事是在讀小學時,聽老師說的。寓意很明顯,但卻對自己沒有甚麼可取的教訓。為甚麼呢?因為當時我家僅可溫飽,每餐很少吃剩了的飯,即使偶然有,也絕不會倒去而留下第二餐吃。那時的生活,可謂到了慳儉的極限,要浪費也無從。但不知怎的,卻一直記得這故事。
從事教育工作後,一直都很忙。忘記了在哪一本書上,讀到達爾文這樣的一句話:五分鐘或十分鐘,對我來說,並不是一件無關重要的小事。於是猛醒: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是丟棄了比五分鐘或十分鐘更多的時間嗎?這些丟棄了的時間,不是有如那大富人家倒進了溝渠的飯粒嗎?丟棄的是比飯粒更寶貴的東西,是零碎的生命,假如好好利用,就能多做點事,也等於長壽。於是,我一步一步地養成了利用零碎時間的工作和生活的習慣和方式。
二○○二年十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