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見書如舊雨重逢
見書如舊雨重逢
日前在書店,看見了李長之的《孔子的故事》(香港中華書局再版重印)。這小冊子,我四十多年前讀過,印象甚深,很喜愛。它讓我第一次全面、具體、親切地認識了這位萬世師表,得到了一個做好老師的榜樣。五十年代末,書絕版了,而且再也沒有讀到李的名字及其新著作。這次,得見此書再版重印,那喜悅有如重逢一位闊別的年輕時候的老朋友。即使已有那舊版的,也立即買了,回家當晚便讀了一遍,仍是那麼喜愛。
李在清華大學尚未畢業,便寫了《魯迅批判》,據云「經魯迅審閱」。但有人翻查《魯迅日記》,只見李曾寄贈詩集《夜宴》,並有書信往來,卻未提及《魯迅批判》一書。我是因此書名而認識李的名字,但至今沒有讀過。《中國文學史略稿》,是我首次讀到的他的著作,也是我讀的第一本關於中國文學史的書,而且讀了多遍。六十年代中,讀了本港翻版的他的舊作《司馬遷的人格與風格》。
這次的再版重印,書前多了一篇于天池、李書的《李長之和他的〈孔子的故事〉》,透露了:五七年在「反右」中,他戴上右派帽子,被剝奪了教書和寫作的權利;六二年,他修改了《孔子的故事》,並有出版社應承再版;其後再版觸礁,連修訂稿也失去;「文革」時,又被打成牛鬼蛇神;七八年逝世,不知帶走了多少藏在心中而未完成的著作。
這是一本只有一百三十頁的通俗讀物。它的兩大特點是:一、好讀。根據豐富的、分散的史料,加以爬梳,翔實生動地勾劃出孔子一生的輪廓。筆鋒帶有詩人的濃厚感情,使孔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活躍於字行間。引用的古籍,都以流暢活潑的現代漢語,準確地譯出。二、嚴謹。不因為是通俗讀物,便減弱了學術的嚴肅性。所引用的文獻,幾乎囊括了有關孔子的所有史料,還包括了近代研究孔子的新成果。全書只七萬字,引書數十種,註腳二百三十九條,幾乎每頁都有,可謂言必有據。
論者說:此書「行文風格紆徐疏朗,有一種事詩的味道」。我有同感。
李在書後,寫了短短的跋:「一九五四年八月一日至八月二十一日寫畢,八月三十日修改一過。一九五五年九月十六日至九月二十八日,重改謄抄一過。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七日,改定。同年五月二十二日,再改定。」他才華橫溢,下筆千言,在寫作中如此嚴謹不苟地反覆推敲,是罕見的。由此,可見他對這本小冊子的重視;亦可見孔子在他心中的地位。
二○○二年八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