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紀念網站

27 記憶中的好題目

記憶中的好題目

題目,包括試題、作文題、習作題,甚至堂上的發問等。我的「好」的標準是,既結合課程內容,又能啟發獨立思考。記憶,是我對在學時的回想,時間由近而遠。

六八年,入讀文商夜學院。蘇曾懿老師任教一年級國文,期考有一條這樣的試題:《從〈詩經‧氓(音盟)〉,描述當時的社會狀況》。這詩不長,我能背誦,便背一句寫一句。「抱布貿絲」:當時已有市集,以貨換貨作貿易。「送子涉淇」:男女的關防還不很嚴緊,女子可送別戀人。「子無良謀」:婚嫁須有人作媒。「爾卜爾筮」:迷信,婚嫁須占卜。「以我賄遷」:女子出嫁,須有嫁妝。「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在戀愛中,男女還是不平等的,女的總要吃虧……。

五一年,入讀葛師,胡熙德老師任教教育,期考有一條這樣的試題:《試寫一個小學生的個案記錄,以供教導上的參考》。那時候,只在實習的短暫時間接觸過小學生,缺乏足夠的資料去寫。我便以正在讀小六的弟弟,作為模特兒,從家庭背景、生活習慣、興趣嗜好、性格特點……一直寫到功課成績,內容詳細而豐富;再寫對此在教導上須注意之處。事後,側聞取得頗高分數。

四九年,入讀皇仁,外籍教師德加教第三班(即今中四)歷史。他的講課,不敢恭維,但試題卻出得很有特色:每組五題,共五組二十五題,學生只須在每組中選出一題作答,即共答五題。我覺得這樣讓學生有很大的選答自由,避去一些沒有死記的史實。期考有一條這樣的試題:「假如太平天國成功,現在的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當然,那時對太平天國的真相不大了解,只能按教科書的內容去伸衍:比如,基督教成了國教,其他宗教會被禁絕;實行天田制度,農村再沒有地主;男女都參軍,男女有平等的地位……。

四八年,在油麻地官立下午校,讀第五班(即今的中二),衛寶欽老師教中文,課本是《中華文選》。學年結束,他問:在教過的課文中,你最喜歡哪一篇?我答李大釗的《今》,並讀出這一段:「『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淵源。『過去』『未來』的中間,全仗有『現在』以成其連續,以成其永遠,以成其無始無終的大實在。」雖然還不懂得甚麼是世界觀和人生觀,但這篇課文,卻引起了我對這方面的思考。

讀第六班(即今中一),梁浩然老師當班主任和教英文。課本中有改寫的《醜小鴨》,他問哪一段最動人?我答道:醜小鴨在湖水倒影中,看見自己變了天鵝。

二○○二年七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