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批《朱元璋傳》
吳是明史專家,《朱元璋傳》是其力作。四八年十一月,他響應中共召開新政協的號召,從北平到西柏坡,去見毛澤東。此時,該書已完稿付印,但尚未出版。他隨身帶了一份手稿,呈交給毛。毛日理萬機,也在百忙中讀了,提出了批評,這批評成為了吳一生的噩夢。
在初版的《朱元璋傳》中,元末西系紅巾軍首領彭瑩玉和尚,起義成功後,失了蹤。吳認為,彭「功成不居,不是為了做大官而革命,真是了不起的人物」,予以熱烈的讚揚和高度的評價。毛對此質疑,斷言「史料有問題」,說:像彭「這樣堅強有毅力的革命者,不應該有逃避的行為,不是他自己犯了錯誤,就是史料有問題」。
毛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質疑和斷言呢?大抵他覺得:打江山是為了坐江山,亦即「革命」是「為了做大官」,「功成不居」是一種「逃避的行為」。這流露了中國歷代農民起義的意識和動機。
吳真可憐,聽了這樣的批評後,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朱元璋傳》,直至文革時慘死獄中,還未修改出一個定本。雖然他再在史料中,找出彭和尚不是歸隱,而是被元軍擒殺的。但他自己的確相信這查出的史料,還是為了逢迎毛,去穿鑿附會、東拼西湊,只須有一說而不嚴格核實,搜挖出來的呢?
毛熟讀歷史,不是不知道歷史上也非鮮見「功成不居」的人的。例如眾所周知的:春秋越國的范蠡,助勾踐打下江山後,改名換姓,退出政治,做生意去了,成為了巨富陶朱公;西漢的張良,助劉邦打下江山後,歸隱去了,據說名勝張家界,就是他隱居之處。他們的確是「逃避」,「逃避」只可共患難而不可共富貴的坐江山的人,急流勇退,因而得享天年。
從對《朱元璋傳》的批評,反過來看,毛是不容許「逃避的行為」的。的確,建國「功成」後,有誰是「不居」的呢?但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等等,都得不到善終。廬山會議被批鬥後,彭曾說過,想「返鄉下耕田」而未果,後來便難逃劫數。
朱元璋是一個極其陰險狠毒的皇帝,毫不手軟殺戮功臣。明代是一個特務猖獗的朝代,東西廠、錦衣衛等橫行無阻。吳精通明史,聽了毛澤東的批評,完全沒有察覺中國仍籠罩在歷史陰影之下,面對的也是一個類似朱元璋的人。以史為鑑,這算得是精通嗎?
二○○二年六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