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道德經》名句」
「《道德經》名句」
一位朋友索字,附言要寫「《道德經》名句」,但卻沒有指明是哪一句。我即時想起的有:「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治大國,若烹小鮮。」「善戰者,不怒。」「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都不愜意,覺得不太適宜寫了來贈人。幸好全文字數不多,索性找出書來,從頭到尾讀一遍,結果選出下面的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據陳鼓應的《老子註釋及評介》,今譯如下:「認識別人的是機智,了解自己的才算高明。戰勝別人的是有力,克服自己才算剛強。知道滿足的就是富有。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失根基的就能長久。身死而不被遺忘是真正的長壽。」這幾句話,並不無為,卻很實在。根據實際經驗,來談談我的體會。
第一句。與《孫子兵法》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一樣,都把他人放在前,自己放在後。我卻以為,對自己的了解是更重要的。自己是認識他人的主體,每個人都對自己最清楚,假如對自己也糊糊塗塗,又怎能清醒地認識他人呢?譯文中「機智」和「高明」兩詞,覺得不十分恰切,也許是囿於原文的字面。若改為「認識別人的是精明,了解自己的是智慧」,較好。「了解自己」,不單靠能力,還涉及修養。
第二句。我很喜歡「自勝者強」,有「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意思。《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就能「自勝」。成敗固然有主觀和客觀的因素,主觀的「自強」,有利於戰勝客觀困難。
第三句。我以為這句不如「知足常樂」。「富」是物質的,「樂」是精神的。「知足」未必能改善物質生活,但卻能使精神生活愉快。
第四句。「強行」就是有毅力恆心。一個人在某個時候有一個理想,是很容易的;困難只在於,以堅強的意志,終身為實現這個理想而努力不懈。這句的「強」字,與「自勝者強」的「強」字,精神相通。
第五句。「所」是立足之處,是根基。忘記了自己的立足根基,就不能「自知者明」,盲動冒進而一蹶不振,往往由此。要不時檢視自己的「所」,是否有「失」。
最後一句。用慣用語來說,就是「精神不死,浩氣長存」。能遺愛在人間,便會無懼死亡。
二OO二年四月十四日
夜聽春雨
《三言堂》的「一言」(之七) 司徒華
頁 PAGE 1 / NUM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