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推敲
「推敲」一詞,意思是反覆細心去研究斟酌,典故出自唐朝有「苦吟詩人」之稱的賈島。「閒居少鄰并,草徑入荒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他作這首五律《題李凝幽居》時,對第四句第三字,用「敲」字還是「推」字,一時拿不定主意,一邊吟哦一邊用手作推敲之勢,忘了形,遇上大官韓愈出遊,不知迴避而衝撞了。韓不但不見怪,還替他定奪了「敲字佳」。兩人自此結交為朋友,韓教賈寫文章,賈還俗中了舉人。
「敲」與「推」都是平聲,在格律上兩字均可。韓為甚麼認為「敲」字較佳,沒有說出道理來。後人卻去代韓分析:一、詩題中「幽居」兩字,指出這是極僻靜之處,上聯「鳥宿池邊樹」,點出那靜穆的氣氛,用了「敲」字,發出聲響,敲門便靜中有聲,靜中有動,對比襯托,更能顯出靜穆來。二、既是「幽居」,門必關上,推不能進去,必須敲才引出主人來開門。三、即使門是虛掩,若來客不敲門而逕自進去,未免無禮魯莽。
但現代美學家朱光潛,從美學的角度,有不同的見解,認為「推」比「敲」較佳:一、賈本來就是住在這屋子裏的和尚,出外時門是自己掩上的,步月而歸,當然知道不用敲,只推門便可進去。二、自掩自推,暗示出屋裏只住賈一人,這樣孤零零地獨居,獨來獨往,更符合他出家人的冷寂心態。三、倘若敲門,必然剝啄有聲,會驚起池邊的宿鳥,發出啼叫和起飛的噪音,打破了沉默,損害了靜穆的境界。
顯然,朱上述的意見,與他一貫的美學觀點有關。他說:「藝術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熱烈」;「『靜穆』是一種豁然大悟,得到歸依的心情」;「陶潛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這樣的觀點,曾被魯迅駁斥。(見《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六至九)》)
我的意見是:「推」與「敲」各有千秋,不必深究孰者較佳,勤於推敲,是認真的態度,但過於推敲,則變為雕琢。
「推敲」的典故,見諸《唐才子傳》。該書還記下賈的另一件事:每當除夕,他必把一年所作的詩,放置案上,焚香再拜,酹酒,說「這是我經年苦心的結果呀!」然後痛飲,高聲吟誦這些詩作。看來,他並非一味「苦吟」,寫作雖苦,但有了成績,便樂從苦中來。
二OO二年三月十八日
夜聽春雨
《三言堂》的「一言」(之七) 司徒華
頁 PAGE 1 / NUM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