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紀念網站

75 司馬遷怎樣評價伍子胥

司馬遷怎樣評價伍子胥

在《明報‧三言堂》專欄,寫了兩篇關於伍子胥的故事。朋友問:其中是否有以古喻今的微言大義?我答:沒有,純是因其情節悲烈曲折,有可讀性而已。經此一問,倒去想了一想,該怎樣去看這個歷史人物。

那兩篇故事,主要是根據《史記‧伍子胥列傳》和《吳越春秋》的資料寫成,此外,還補充了一些其他古籍的零碎記載。凡為其立傳者,司馬遷大多抱同情肯定的態度,且來看看,他在「太史公曰」中,是怎樣評價伍子胥的:

怨毒對人與人之間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國君尚且不能對臣子施加怨毒,何況是地位平等的人呢?假如伍子胥追隨父親伍奢一起死去,這樣與螻蟻有甚麼分別?他放棄小義,洗雪大恥辱,名垂於後世。可悲呵!當他在江邊困急和沿途乞食時,心難道有片刻忘掉那郢都的仇恨嗎?所以,能夠克制忍耐,終於成就了功名,這樣,不是剛正有血性的男子,能夠做得到的嗎?

不但在記史實中,司馬遷用了飽蘸感情的筆墨,刻劃了伍子胥,最後的結論也是正面的,稱他為「烈丈夫」!

司馬遷的評價,一落筆就提出「怨毒」兩字。伍子胥把楚平王從墓中掘出,鞭屍三百,可謂「怨毒」極甚。但卻沒有加以譴責,反而進一步去說,「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伍的「怨毒」,不是無緣無故的,首先是楚平王殺其父兄,以「怨毒」加於其身上,他只不過以「怨毒」報「怨毒」而已。假如要譴責,應該首先譴責誰呢?司馬遷的立場公正而又鮮明,告誡了不論「王者」或「同列」,都不能施「怨毒」於他人,否則會受到「怨毒」的報復!

我認同司馬遷的評價,再略作補充。伍曾為吳王夫差立大功,並頭腦冷靜、眼光銳利,諫諍越才是心腹大患,不可伐齊。夫差不聽,反賜伍劍自刎。伍對此沒有「怨毒」,只悲憤地預言吳國必亡。吳國滅亡時,夫差自盡,以布幕蒙面,後悔地說沒有臉目在泉下與伍相見。

在傳說中,錢塘江早晚巨浪滔天的潮水上,出現白馬素車的伍子胥,說他捨不得吳國的土地和人民,天天都回來看望兩次。這反映了人民對他的懷念;他沒有忘記人民,人民也沒有忘記他。這傳說,在《史記》和《吳越春秋》都沒有寫,只記於杜光庭的《錄異記》,我很喜愛。

二○○一年八月十八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六)望斷天涯(2002年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