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的名字
現年五十歲以上而在學時稍讀課外書的,總讀過夏丏尊與葉聖陶合著的《文心》、夏翻譯的《愛的教育》,深受教益。夏參與編輯的《中學生》雜誌,更是三、四十年代青年的重要精神糧食。
他名字中的「丏」(音免)字,在字形上與乞丐的「丐」字近似。倘非他以此字為名,恐怕很少人知道,有這樣的一個字及其讀音。到底這個名字是甚麼意思,他為甚麼以此為名呢?
曹聚仁曾就讀杭州一師,是夏的學生。他在自修室讀《水滸傳》,被夏沒收了,因而對夏懷恨。後來,了解了夏的篤實樸質,才關係密切。曹在《天一閣人物譚‧有懷夏丏尊師》說:「丏尊,意即是用布把酒樽蓋起來之意。」「尊」與「樽」、「」等字通用,很易明白,但「丏」為甚麼是「用布蓋起來之意」呢?查一查《辭海》:「丏──一、不見也,見《說文》;二、避箭短牆也,見《字彙》。」即使取其第一義,「不見」並不一定是「用布蓋起來」。我對曹的解釋存疑。
夏與葉不但是至交,而且是親家,夏的女兒滿子與葉的兒子至善是夫婦。至善在《舒適的舊夢‧「丏」和「丐」》一文,曾對夏的名字作了解釋。以他們兩家的深厚密切關係,這個解釋該是確切的。
夏生於一八八六年,「八字」中少了「庚辛」兩字,迷信者認為命中缺五行的「金」。父親是秀才,為他命名「鑄」,小名「釗」,兩字都是金旁,以補其缺。年長,老師為其取號曰「勉旃(音煎)」。「旃」字,音義都與「之」字相近,所以「勉旃」就是「勉之」的意思。「丏尊」這個號,卻是夏後來自己取的。
一九○八年,夏從日留學返國,於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任教。三年後,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皇朝,建立了民國。很多人都以為,從此自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員,都會由公眾投票選出。夏是贊成選舉的,但卻很不願意做官,擔心因自己的聲望而一旦被選上了。於是想出一計:把「勉旃」按諧音改為「丏尊」,這樣,選民大多會把「丏尊」寫作「丐尊」,寫錯了作廢票,便不會當選。夏的道德文章都很值得尊敬,但從此事來看,卻是書獃子氣十足了。
夏的確很不願意做官。一次,朋友劉大白拍來電報,邀請他到杭州做官,他看了很不高興。送電報來的跑差,問他要「貼士」,他說:「不是我叫你送來的,你向打電報的人要罷!」後來太太偷偷地替他給了。
二○○一年七月卅一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六)望斷天涯(2002年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