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難倒孔子的兩個小孩
詩與「蒙太奇」
多年前,一位朋友移居加拿大北部某城。此地天氣奇寒,每年很早便大雪,也許因為如此,他囑我為其寫一幅字,內容須與雪有關。於是,我便寫了《唐詩三百首》中,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一作「難」)。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蒙太奇」是電影術語,指運用剪接技巧,把不同的畫面聯在一起,營造出特別有力的效果。我最有印象的,是差利‧卓別靈的《摩登時代》,戲一開始是羊群湧出羊欄,接是工人放工走出廠門,雖是默片,但工人的生活和命運,已表達無遺。詩,也常用類似的手法,例如「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幾個景象拼在一起,意境便創造了出來。我很喜歡這首《白雪歌》,覺得那寫法,很像電影及其「蒙太奇」。
第一個畫面是,北風橫掃吹折地上的白草;接鏡頭向上移,拍得漫天飛舞的大雪。滿蓋雪花的樹,與春天開滿雪白梨花的樹,交相出現對比,同樣地奇麗,嚴寒中帶出生機。鏡頭隨飄動的雪花,穿過珠簾而伸進軍營。營內較暖,雪花沾在羅幕上化為水。接拍營內的人物:穿狐裘錦衾的,都冷得表情木然,將軍的手指也僵硬得不能拉弓,可憐那都護卻還穿鐵衣。一轉是營外的景象,大沙漠冰封千里百丈,天上的陰雲像凝結了而不動。鏡頭又忽然回到營內,歡送的宴會開始了,出現各種樂器演奏的畫面。送行了,鏡頭沒有拍人,只向前推進,走出軍營的轅門,那轅門上的紅旗凝滿雪,在風中也不能飄揚。鏡頭繼續推進,走出了輪台的東門,再用遠鏡拍攝瀰漫飛雪的去路。這時,畫面才出現愈去愈遠愈小的幾個人馬的背影。那背影和雪上的馬蹄印,相淡入淡出;最後,背影不見了,馬蹄印也被雪掩沒了。這小電影就在這結束。
順便一提,此詩或兩句一韻,或四句一韻,參錯而用,讀起來鏗鏘得很。
二○○○年十一月四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五)悲欣交集(2001年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