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遵囑而寫潘靜安
遵囑而寫潘靜安
翟暖暉兄讓我讀了:刊於《廣角鏡》,他寫的《悼潘靜安先生》,以及丁聰寫的《放心去吧,小潘好友!》;刊於《大公報》,李俠文寫的《潘靜安情繫香江》;未知複印自何書,由潘柱口述、劉百粵整理的《虎口救精英》。其後,翟兄還囑我,在《明報‧三言堂》專欄寫一寫這位人物,大抵因為上述諸文,讀到的人不多,而潘確值得更多人認識。我有同感,於是欣然執筆。
我與潘素未謀面,卻只早就曾隱隱約約聽過這名字。他長期在港工作,病北京醫院歷時八載,終於今年(二○○○年)七月七日逝世。遺體火化後,骨灰由其弟攜返香港,撒在海中。
《虎口救精英》的口述者潘柱,即潘靜安。四一年底,日軍佔領香港,搜捕和招降抗日人士。當時在港的,有何香凝、廖承志、喬冠華、鄒韜奮、茅盾、夏衍、胡繩、千家駒、薩空了、柳亞子、廖夢醒、范長江、司徒慧敏、蔡楚生、金山、金仲華等百多人。這批人終於在中共地下黨的搶救下,突破封鎖,脫離魔爪,分批、輾轉、全部安然返回國內,茅盾稱此次行動:「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影響深遠。」潘是這個行動最重要的一個策劃者和參與者,時年僅二十二。我曾讀過多篇有關此事的記述,但以這一篇,最為全面、具體、細緻、平實,因為潘是親歷者。
潘的妻子,協助搶救,積勞成疾而歿。潘自此未再婚,以鰥居終其大半生。他為人處事勤,律己嚴;有原則,重友情;廉潔謙厚,生活簡樸。他從事近乎「占士邦式」的工作,卻又是一個有這樣的操守的好人,更為難得。
他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精於書畫篆刻,少年時,即被海內外大師,期許以「延綿絕學」。本港南洋商業銀行、新光戲院等招牌,便是他的手筆。九七年,他的一幅題字,自署百又一歲,其實只近八十,註曰:因二十年來兩次病危而得救,故增為過百。由此可見他的豁達和幽默感。
我認識潘的一個弟弟。他是我四弟在四十年代下半葉,英華書院較低班的同學。那時,他只十三、四歲,肥胖矮矮的,永遠帶笑容。其後,他返國攻讀冶金,自此便再未相遇。聞說他已返港,未知把潘的骨灰攜返而撒在海中的,是否他?又據聞,一位名噪一時的行為藝術家是他的兒子,也未知確否?
二○○○年十月八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五)悲欣交集(2001年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