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櫻桃園》的伐木聲
《櫻桃園》的伐木聲
新舊世紀交替之際,Dot、Dot之聲,不絕於耳。這「Dot」,互聯網上網址的點號也。tom.com上市狂潮席捲全港後,這聲音更為聒噪,不但在廣告上漫天蓋地,甚而成為一些人笑謔的口頭禪。我彷彿聽見了,契訶夫的《櫻桃園》劇終落幕前,從遠處隱隱傳來的沉重的伐木聲。
有人稱譽:契是俄羅斯最後一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者。他所創作的短篇小說,恐怕也是數量最多的。他是我愛讀的外國作家。五十年代上半葉,國內平明出版社,陸續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說結集單行本,共三十多冊。譯者汝龍,譯筆喜人可讀。那時候,除了一本《魔術師集》外,其餘的我都買得和讀了。九五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十卷《契訶夫小說全集》,譯者汝龍的名字只印在扉頁,而《前言》更一字不提。我認為很不公而為他感到不平。後來,在《讀書》上讀到了他在建國後的淒涼遭遇。
契還寫了不少劇本,如《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等,《櫻桃園》是他的絕筆。一九○四年一月二十九日,莫斯科藝術劇院為慶祝他的四十四歲生辰,首次公演《櫻桃園》。這時他已病重,力疾而出席;不到半年,便病逝。
《櫻桃園》的故事是這樣的:為了挽救一座即將拍賣的櫻桃園,它的女主人從巴黎回到俄羅斯故鄉。一個商人向她建議,把櫻桃園改建為別墅出租,她拒絕了,櫻桃園便易主。這新主人,便是提出建議的商人,他買下,是為了實現那建議。女主人流淚走了。落幕前傳來伐木聲,那商人已動手砍伐櫻桃樹。
此劇自問世以來,除戰亂時,幾乎整個世紀都在世界各地不時上演,受到歡迎,引起共鳴。為甚麼呢?那櫻桃園象徵不少人的精神家園。在新的物質文明蠶食、鯨吞下,傳統的精神文明不斷消逝,那精神家園被毀掉了。那些失去了的可貴而美麗的東西,不是很可慨嘆的嗎?
建屋、架橋、造用具等,總需要木材。但不能連櫻桃樹也砍光了,而且,有些森林應受到保護,先要有計劃地去植林,然後才有計劃地去砍伐。「環保」的呼聲,已愈來愈響亮,但要同樣重視社會生態的破壞情況。資訊科技的發展勢不可擋,要多想想,怎樣因勢利導,不可使我們的社會日漸成為精神文化的不毛之地。
二○○○年四月廿八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五)悲欣交集(2001年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