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談教師專業精神
談教師專業精神
編按:本文是作者於九九年九月廿七日,在循道理聯合教會學校的教師培訓日,發表講話的記錄。
教育工作與別的職業或事業有何不同的特點?
一、只可溫飽,不會發達。即使晉升為主任或校長、也不算發達,而且往往不可強求,還要看際遇、機緣。即使到了有升級的資格時,也還要適逢有空缺,以及種種人際關係,並非完全公平的自由競爭。教師的待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足夠一家溫飽,只要沒有過於強烈的物慾,而有充實的精神生活,總可愉快的過日子。假如非要發達不可,那麼越早轉行越好,否則入行久了,轉行便難,鬱鬱不得志捱下去,便誤人誤己。
二、工作的對象是人,很難衡功量值。教出一個諾貝爾得獎者,恐怕未必比一個特殊學校的教師,讓一代一代的弱能或弱智的孩子,成長得健康愉快,更為偉大。傳媒報道六優、九優狀元,最多只提及是哪一間學校的學生,榮譽全歸校長,有誰會去深究,哪一位教師播下了種籽,哪一位教師澆過水,還有除蟲、剪草、施肥的呢?培育一個學生,是一個長途的接力的過程,怎能去對教過他的每一個教師去衡功量值呢?即使衡量得了,也不能像車衣那樣可按件計工的。
三、即使同一的工作崗位,但全心全意、半心半意、無心無意,那工作量的差距便會很大。究竟是甚麼心甚麼意,只有你自己捫心自省,才有結論。可以很逍遙,也會很勞苦。你到底付出多少,只有自己最清楚。怎樣嚴密的監督,也只監督得一個及格的水平。例如查簿、巡堂等等,往往看得見的,都是較為表面的東西。
四、寓創造於刻板,寓心血於平凡。你可能在十數年內,教同一的班級、科目、課程,教學內容已是滾瓜爛熟的了。但每學年有不同的資質、長短、背景的學生,甚至同一個學生,不同時間也有不同的情緒。把滾瓜爛熟的東西教了,是刻板平凡的工作。但怎樣針對不同的學生,去啟發輔導,便要有創造性,很花心血。你要找出不同的鎖匙,去打開不同的門,才能走進他的內心。教為數不少的學生,有如天下雨,雨落下來了,一個盆、一個碗、一個樽,會盛得不同的水。你怎樣去降雨露,不論是盆、是碗、是樽都盛得水呢?如果樽有蓋,你還須去打開,這不是很需要創造性和心血嗎?教育工作者的挑戰,就在這。我看教師的進修,不看他考多少新的文憑,而是看他這方面的不斷提高。
針對教育工作的特點,談談專業精神
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是諸葛亮的話。「淡泊」就是不計較名利,「志」是專業精神,只有擺脫名韁利鎖,才能表現出教育的專業精神來的。「寧靜」就是安寧平靜的心境,「致遠」就是達到崇高的理想。即使在名利上無所獲,仍抱安寧平靜的心境,埋頭工作,才能達到培育下一代的目標。整天都想鑽營升級,炒股炒樓,甚至賭馬買六合彩,這樣,是很難讓專業精神在自己的心有存在的空間罷?得到溫飽,又能「淡泊」、「寧靜」,便已經可以活得很快樂的了,何必念念不忘飛黃騰達呢?念念不忘飛黃騰達的人,往往是焦頭爛額的比達到目的的,不知多多少倍。任何一個人,都應該如此,尤其是教師。能「淡泊」、「寧靜」,才能得到更豐盛的生命。
二、既要有愛心,又要有耐心。愛你的學生,怎樣去愛呢?把他看作與自己平等的人,把他看作在成長中有長遠的日子的人,你的努力,影響他的長遠的日子。有一次,在教育室,我看見一位同事,把學生教訓完,大叫「躝出去!」那學生果然爬出教員室,引起了哈哈大笑,但我卻笑不出,只感到悲哀。這雖然是一個負責任的教師,管教嚴厲,但卻沒有愛心,不理會學生的尊嚴。教好學生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發現他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調動他的積極因素,使其自愛自信去戰勝消極的因素。這過程不能沒有耐心。《馬太福音》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乾枯了;有落在荊棘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我們每天上課,就是都在撒種,不管落在甚麼地方,都要像每一顆都落在好土的撒,期望每一顆都結實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
三、既能勞心,也能勞力。要做到寓創造於刻板,寓心血於平凡,不能不勞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對教學生,我有一個經驗:「不能不上心,不能太上心」,上心就是放在心上,常常去想,想出更好的教的方法;太上心,便急躁,會失去耐心。勞力不是去抬去擔,而是力惡其不出於身也,就是勤力,能夠刻苦耐勞。
四、終身學習,自強不息,擴視野,關懷社會。我們要學生終身學習、自強不息、關心社區與環境,對社會及國家作出貢獻,不以身作則,怎能做得到呢?終身學習不是叫你考了學位,又考碩士、博士,除了在工作中學習外,要養成天天讀書閱報的習慣。書報是精神糧食,不讀書閱報,精神便會飢餓死去,成為行屍走肉。教師一般有這樣的缺點:從學校到學校,走出校門,即又進入校門,因而缺乏社會經驗,容易脫離社會現實。所以應該更加關懷社會,補救這個缺點。教育將有重大改革,我們不能不更要關心討論。
教師只可溫飽,不會發達,那麼,我們最大的回報是甚麼呢?
就是分手後的學生,能夠以尊敬的心情懷念你。一個極頑劣的很有可能走入歧途的學生,三十多年後對我說:「校長,你曾對我說過一句話,我至今仍記得,並做到了。『你不能造福社會,也不要為害社會。』」我聽了,幾乎流下眼淚。他只是一個勤勤懇懇,老老實實,奉公守法,能讓家庭溫飽的小市民。希望你們教過的學生,都能尊敬地懷念你們。
一九九九年十月廿五日《教協報》第三八八期
《三言堂》的「一言」(之四)去尚纏綿(2000年7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