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晚年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辛棄疾的名句。他慨歎:自己的境況,比不上晚年的廉頗,沒有人來探問他的飯量(健康),是否還能為國效力?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一開始就說廉「以勇氣聞於諸侯」。但文中只簡略記載他的用兵,卻詳盡敘述了他和藺相如的「將相和」。他因戰功赫赫,不服位於藺之下,蓄意去侮辱。藺以國家利益為重,表現出極大的克制和忍讓,終於感動了廉。廉「肉袒負荊」向藺請罪,兩人的團結,維護了趙國多年的安定。這是一段流傳千古的歷史佳話。
趙惠文王去世,孝成王繼位,中了秦國反間之計,罷免廉頗,任用只懂「紙上談兵」的趙括。這時藺相如已病危,進諫無效。結果,長平之役大敗,數十萬趙卒投降而被活埋。自此,趙國國勢一蹶不振。
廉被免職失勢,昔日的門客們都紛紛離開。後來,他再任將軍,這些門客又回來了。廉很氣憤,對他們說:「你們滾罷!」門客們說:「你為甚麼這樣閉塞呢?得勢來依附,失勢便離去,這是世態常情,有甚麼可怨恨?」
趙孝成王去世,趙悼襄王即位,派樂乘接替廉頗。廉大怒,攻打樂,逃到魏國去。他在魏不得意,趙又被秦圍困,想再起用廉,派使臣去探望他。廉在使臣面前,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甲上馬,以示尚能征戰。但使臣受了賄賂,回去說:「他老了,雖然飯量不錯,但在短短的會面中,卻拉了三次屎。」他因而沒有被召回。後來,又去了楚國任將軍,但沒有戰功,最後仍情繫故國,說:「我想指揮趙國的士兵啊!」
晚年的廉頗,對門客顯得很沒有氣量,完全失去了在「將相和」中的那種自省改過的精神。因不服樂乘接替,竟打起內戰來,還逃到魏國去,其後又再轉到楚國。這時候,他為甚麼不能像與藺相如相處時,以國家利益為重呢?我猜想:藺已死去,沒有這一位高風亮節的諍友,使其受教育受感召,老毛病就發作出來。
司馬遷在《列傳》中,除廉、藺外,還記述了趙奢、趙括、李牧等人。但結論的「太史公曰」中,獨具隻眼,只點評了藺:「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這暗示了,藺相如的勇氣,才是最可貴的勇氣。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六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四)去尚纏綿(2000年7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