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一聯
一位老前輩,常以出自《紅樓夢》的這一聯,去訓誨後輩:「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他的女兒,囑我將其寫作一橫幅,以供補壁。
此聯見第五回。榮寧二府女眷賞梅,並舉行家宴。席間,寶玉倦怠,想睡中覺。秦可卿便領他到上房去。房內掛一幅《燃藜圖》,他看見了即心中有些不快,再看見這對聯,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那,嚷:「快出去!快出去!」
寶玉為甚麼對這圖和聯,這樣反感呢?
先說《燃藜圖》。這圖繪的是,西漢學者劉向的故事。劉夜間在天祿閣校對古書,有一個身穿黃衣的老者進來,見劉在陰暗的燈火下,就把拐杖吹了一口,燃燒起來。這樣,劉才看見這位長者。長者傳授給劉很多學問,天明才走,並自稱是太乙之精(神仙之名)。
再說那聯。聯的意思是:深入了解社會上的紛紛事態,也都是學問;看透精通世間的種種人情世故,便可寫出好文章。
寶玉是封建主義社會的叛逆者,鄙屑功名仕途,把那些熱中讀書以求做官的人,罵為「祿蠹」。那圖,讚揚劉向勤奮讀書;那聯,強調「世事」、「學問」、「人情」和「文章」。這都是和他的性格志趣相牴觸的,有點「頂心頂肺」,難怪嚷要走。
寶玉對不對呢?以今天的社會來看,並不是完全對的。熱中於功名仕途,把勤奮讀書作為向上爬去做官當老爺的梯子,有強烈的利祿心,並非好事。但不讀書,何來知識?「知識就是力量」,憑甚麼去服務社會,造福人群?
那聯語,就更有參考的價值了。學問不能單靠從書本上去取得,還要從社會實踐中,去加深對書本知識的了解,去積累幹實事的經驗。魯迅說:「專家多悖」,就是批評那些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人,毫無務實精神,滿口空洞理論,好鑽牛角尖,做起事來一塌糊塗。文章方面,單以小說來說,倘未能深入人性、剖析癥結、掌握矛盾、熟悉背景,又怎能創作出好作品來?世事人情還是要懂得,學問文章還是要有的。這聯語可說是,反對教條主義的。
你可以欣賞寶玉,但切勿去學。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四)去尚纏綿(2000年7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