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紀念網站

79 孔子和顏回和子貢

孔子和顏回和子貢

  前文,我引述過《孔子家語‧在厄》的故事,這是早已有人感到興趣的。依稀記得,三、四十年前,讀過郭沫若曾據此寫的一篇歷史小說,題為《孔夫子吃飯》。不過,他帶着「打倒孔家店」的精神去演繹,有低貶孔子的傾向。此外,他寫過的歷史小說,還有《孟夫子休妻》、《楚霸王自刎》、《司馬遷發憤》等等。

  在學校生活中,教師會發現,頗有類似子貢的學生。他有辯才,善於經商,所以才有錢,突圍買了一石米回來罷?我們的學生中,不是常有一些有點聰明,家境較好,卻又不滿老師讚賞其他比他好的同學的嗎?這樣的學生,總愛挑剔這些同學,向老師告發他們的過失,帶着打擊別人、抬高自己的潛意識。子貢不是有點像這樣的學生嗎?

  老師處理學生對同學的投訴,通常易犯兩個錯誤。一是大多相信投訴者的話,尤其被投訴者是頑劣的;一是如被投訴者平時為自己所偏愛的,便不大相信,斥投訴者為誣告。兩者都缺乏耐心,不作公正的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

  孔子是一個怎麼樣的老師呢?他沒有偏聽偏信,動搖了他一向對顏回的肯定;但也沒有一口就否定子貢的投訴,卻去了解。他沒有坦率地去直問顏回是否曾偷飯吃,因為這樣是會傷害顏回的自尊心的。他知道顏回一向守禮,於是轉一個彎子,說夢見了祖先,要拿飯去祭祀。守禮的顏,果然因而說出,飯中有塵埃,自己動過,祭祀不宜。真相於是大白。孔子雖仍信任顏,又要去查出真相,這是公正而實事求是的為師之道,這樣才可以得到學生的信服及尊敬的。

  顏平淡說出,一派坦蕩蕩的君子之風。子貢卻「上綱上線」,提到了「變節」那麼嚴重。與顏一起做飯的仲由(即子路),性格爽直豪放,假如子貢投訴的是他,他也許會惱怒得打子貢幾拳。孔子沒有去問子路,卻直接去問顏,這是對顏的既信任而又尊重。

  這樣的一個故事,不是很值得教師們去細味、參考嗎?

  其實,這故事還可增長團體中人(尤其是負責人)的智慧。團體中總有大大小小的內部矛盾、人事是非、說長道短。孔子不偏聽偏信,對人的信任基於長期的深入認識,照顧到他人的感受,不是很值得學習的嗎?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胸中海嶽

《三言堂》的「一言」(之三) 司徒華

頁 PAGE 1 / NUM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