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北京戀曲》
《北京戀曲》
收到了送來的攝影集——《北京戀言》。扉頁上,有作者黃勤帶和趙嘉榮的簽名,以及「華叔賜教」四字。另還附有編輯黎佩兒的短柬:「由黃勤帶和趙嘉榮兩位拍攝,以及十七名記者聯合撰寫有關『六四』十周年的反思——《北京戀曲》,終於出版了。這也算是香港新聞界盡的一分棉力。請指正!」
我以為:這是「六四」十周年,最莊嚴、最具意義的祭品。這是對每一個「不想回憶,不敢忘記」的人,最可珍貴的紀念物。
照片全是黑白的。黑白分明!那黑白,叫人感到份外地沉重。我們始終愛戀着的祖國,還是那麼樣的祖國,怎能不沉重呢?目下的世界實在太繽紛了,繽紛得使人眼花繚亂,分不出黑白來。我們要還它一個「黑白分明」!讓那繽紛中,還有黑白!
每一幀照片,沒有標題,只註寫了拍攝的地點和年份。這樣,給讀者以廣闊的思索的空間。只有那幾個死難者的墓地,根據丁子霖的《「六四」受難者名冊》,列出最扼要的資料。這是最悲憤有力的控訴!請那些說沒有死一個人的無恥者,看一看!
我想起了,魯迅寫過的一段話:「野地上有一堆燒過的紙灰,舊牆上有幾個劃出的圖畫,經過的人是大抵未必注意的,然而這些畫面,各各藏着一些意義,是愛,是悲哀,是憤怒,……而且往往比叫了出來的猛烈。也有幾個人懂得這意義。」(《且介亭雜文末篇‧寫於深夜》)
集中,還刊有十七位新聞工作者的文章,講述十年後的心聲,也很值得一讀。現只列其中的一些題目:即可窺見一斑:《讓歷史還他一個公道》、《萬想不到如此驚天動地》、《把「六四」帶回香港人心裏》、《我來到你的墳前》、《不能抹去的中國形象——坦克》、《相對生命,新聞不再重要》、《緊記「六四」:一種對原則的支持》、《想起「六四」,我不敢苟且偷生》、《忘記就是幫兇》……。
每逢「六四」周年,總有人挑起爭論:記者應該中立客觀,還是投入感情?我要反問:難道兩者是必然矛盾排斥的嗎?幾年前,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我說道:記者不單是記者,還是人。
「戀曲」為甚麼這樣苦澀呢?一句老話:我們愛祖國,祖國愛我們嗎?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
胸中海嶽
《三言堂》的「一言」(之三) 司徒華
頁 PAGE 1 / NUM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