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琵琶行》與《箜篌引》

《琵琶行》與《箜篌引》

  不久前,《明報》「副刊」同文李察的專欄《問到底》,談及白居易的《琵琶行》。這使我想起.唐詩中另一首描述音樂的名作――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全詩不長,抄錄於下: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崑山玉碎鳳皇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白詩,以通俗易懂見稱;李詩,則瑰麗、詭譎、富想像力。試以兩詩對音樂的描述,來對比一下。

  白詩全以一般人,生活中所能接觸得到的、具體而容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例如:「急雨」,「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鶯語」,「流水下灘」,「水泉冷澀」,「銀瓶乍破」,「鐵騎突出」,「聲如裂帛」等。

  但李詩的比喻,卻虛無縹緲得多。例如:你知道,「江娥啼竹」和「素女愁」,是怎麼樣的哀怨嗎?崑山美玉破碎了,鳳皇的叫聲,又是怎麼樣的呢?芙蓉的飲泣和香蘭的嬌笑,就更難想像了。雖然不知道和無法想像,卻在你眼前堆出一幅奇異多彩的圖畫,讓你從這圖畫去自行演繹,那樂曲的美妙。

  李詩較着重寫的是,那樂曲引起的反應,更進入神話的世界:流雲聽得呆了;天都為之升溫,紫皇為之動容;女媧補天的舊痕,感動得裂開了,飄下秋雨來;隨着樂聲,水中的老魚和瘦蛟,跳躍起舞;月亮裏的吳質(吳剛),停了砍桂樹,不眠而側耳,直至將曙,寒露飛降濕了玉兔。

  首句寫樂器之優質和奏彈的時景,那「張」和「高」字,實寫「秋」,虛托詩境的寥廓。第四句倒點題,那「中國」兩字,氣象恢宏,暗喻李憑名重全國,技推第一。

  白詩,不是為寫琵琶而寫琵琶,而抒遷謫的感受;李詩卻只為寫箜篌而寫箜篌。

  一是寫實的現實主義,一是浪漫的唯美主義。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一日

胸中海嶽

《三言堂》的「一言」(之三) 司徒華

P85-86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