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紀念網站

35 龍應台筆下的古巴

龍應台筆下的古巴

  她的文章,一直都很可讀。《這個動蕩的世界》,是一本遊記。在書的封面,印有她這樣的話:「古人告訴我,要『讀萬卷書』;可是,古人不能告訴我,那萬卷書裏,有多少是想像,多少是謊言。所以,我『行萬里路』。」

  那萬里路,走過的有以色列、巴勒斯坦、古巴、東歐、德國、台灣等。寫的不是古蹟、名勝、山川,而是社會和人民,在那「動蕩的世界」的社會和人民。

  封二的簡介中,這樣說:「她走過把革命與貧窮當作旅遊商品出售的社會主義古巴,告訴我們,卡斯特羅的子民在過着怎樣的生活。」我便先挑了,以《主義的博物館,活的》為標題的那一輯來讀。文章寫在九七年的一月和七月,所以,所描述的,不是很久以前的,而只是一兩年前的古巴。

  街道的牆壁上,寫着「不選擇社會主義就是選擇滅亡」的口號,但那「不」字被塗掉,變了「選擇社會主義就是選擇滅亡」。

  「蘇東波」巨變後,古巴不但在政治上孤立,更失去經濟上的支援,工農業無法運作,陷入「非常時期」。糧食由國家限量分配:每人每月白米三公斤,豆類半公斤,比小孩子的拳頭還小的八十公克麵包每天一個,魚和肉一年難得幾回,牛奶只有七歲以下的小孩子才可分到。一個教授的月薪,只能買得十六瓶牛奶。

  大街小巷找不到雞蛋青菜,只見無數的革命博物館、革命先烈石膏像、革命書籍畫冊、革命紀念章、紀念碑、紀念公園、紀念建設、標語海報……。

  唯一興旺的,是觀光業。遊客由八九年的三十一萬,増至九五年的七十四萬。人們好奇地來看看,這個西方世界碩果僅存的社會主義國家,當作是社會主義的活的博物館。遊客帶來的外匯,成為了這社會主義國家的生命線。

  教授離開研究室,工程師離開工廠,小學教師離開學校,都去為遊客服務了。工程師和教師的一對夫婦,駕着破舊的小汽車,送龍應台去機場,得到二十美元,這已是那位資深工程師的一個月薪金。

  雖然確證,但古巴人都說:「每五個古巴人中,就有一個秘密警察。」

  這樣看來,鄧小平比卡斯特羅,聰明得多。

一九九九年二月十八日

胸中海嶽

《三言堂》的「一言」(之三) 司徒華

P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