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餓死的悲劇

餓死的悲劇

還沒有蛻變成為蝴蝶的毛毛蟲,全身毛茸茸,樣子難看,沒有翅膀,不會飛,只能爬行。但牠們有一個習性,很受稱讚:每逢出動覓食,總是排成隊伍,一隻跟一隻,像一個長長的遊行行列,絕不分散。人們認為,這一種團結的、有紀律的、服從的習性,是天生的,不必訓練而成,有人因而大為羨慕,認為倘人類也有這種天生的習性,便好極了。

一個昆蟲專家卻不以為然,做了一個實驗,去證明這並不是好的習性。

他捉了一群毛毛蟲,一隻跟著一隻,頭尾相接,組成一個大圓圈,團團轉轉地走,始終維持一個大圓圈,沒有分散。

牠們這樣團團轉轉地,組成一個大圓圈而不分散,沒有一隻離隊去找尋食物。牠們不是不飢餓,而是遵守團結的、有紀律的、服從的習性。

專家在大圓圈內外,放下一些食物,去引誘牠們,打破牠們的習性。可是失敗了,經過七天七夜,這些毛毛蟲,一直走到餓死為止,也沒有解散隊伍,離開去吃身邊的食物。

專家對這個實驗的結果,也吃了一驚,他想像不到毛毛蟲這個習性這樣的堅強,可謂「寧死不屈」,有多少動物能做得到呢?

他讚賞毛毛蟲這個習性,稱之為「餓死的悲劇」。後來,他又想了好幾想:這樣地餓死,是毫無目的的,沒有任何代價,是否值得呢?犧牲雖然壯烈,但總須有一定的目的、意義、代價,否則,恐怕是無聊的表演。

我同意,稱這故事做《餓死的悲劇》。白白餓了七天七夜而死,沒有目的、意義、代價,只是一種沒有理解的習性,不單只是「悲劇」,甚至是「鬧劇」。

一些人雖然不至於像毛毛蟲一樣,上演這樣的沒有目的、意義、代價的「鬧劇」,但也常不深究工作的目的、意義、代價,去耗費自己的寶貴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從不反思這樣做是否值得,反而自慰說:「只顧耕耘,不問收穫」。

「只顧耕耘,不問收穫」的精神,並不可貴,有點像毛毛蟲的「餓死的悲劇」。假如是集體的習性,我們更應醒覺,以免中毒。

二○一○年十月十二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二十)竦聽荒雞(2011年1月初版)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