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路程
一個心理學專家,做了一個這樣的測驗。他選擇了三段不同的路程,但長短一樣。他又組織了三組不同的人,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然後,每組派給他們一個嚮導,帶領他們去走這一段路,並記錄下他們在路上的表現。
第一組人不知道目的地是哪裡?不知道整段路是多少長?嚮導只對他們說:我叫你們走,你們便走!我也不知道距終點有多遠?當走到了目的地,路便完了,不用再走了!現在,你們不用多問,問了也沒有用,只管走路好了!
這一組人只剛剛走了兩三里路,便有人叫苦;再走了半小時,差不多一半的人都有點怒,紛紛質問甚麼時候才走到;再走不久,更有人坐在路邊不願再走,總之,整組人的情緒都愈來愈低落。
第二組人知道目的地的名字,也大抵知道整段路程的長短,但全程沒有路碑說明路已走了多遠。較有經驗的人,便自行判斷,對同行者說:「大概已走了一半路程了!」「大概已走了三分之二路程了!」這樣,當估計已走了四分之三的路程時,大家都疲乏不堪,情緒不振。直至有人說:「快到了!快到了!」大家才振作起來,加快了步伐。
第三組人不僅知道目的地的名字和整段路程的長短,而且在路旁的每一里都有一塊里程碑,讓大家知道已經走了多少路,還有多少路便到達目的地。每當到達里程碑,便有一陣歡呼聲,更有人大聲叫出距離目的地的里數。這樣,他們一直都保持高漲的情緒,並不覺得路走得艱苦,而且很快便到達目的地。
讀者們也很容易想像得到,這三組中哪一組最快到達目的地,哪一組最遲到達目的地。
面對一件工作,也有如走一段路。假如清晰了解到工作的目的意義,知道達到這目的意義所須經歷的過程和努力,其中會遇到一些甚麼困難,有沒有解決困難的辦法……相信工作不但會較為順利,而且也會感到愉快。
人生是一條長長的路,這路也可分為一段一段不長不短的路,總要走下去的。把一個個目的地分得具體化,有沿途的里程碑,便會好走。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二十)竦聽荒雞(2011年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