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青春作伴好還鄉」

「青春作伴好還鄉」

抗日戰爭期間,淪陷區不少不甘做亡國奴的人,逃離故鄉,遠奔異地。一九四五年,抗日勝利,國土光復,掀起了還鄉熱潮。杜甫的七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傳誦一時,特別是其中的一句,「青春作伴好還鄉」。該詩全首如下: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註釋。河南河北:河南指黃河以南的洛陽、鄭州、開封一帶;河北指黃河以北,今河北省東北部一帶;當時,打敗了史思明之子史朝義,唐朝收復了這些土地。劍外:劍門關以南地區,稱劍外。薊北:薊音「計」,薊北泛指薊州、幽州一帶,今河北省北部,當時安史叛軍的老巢。漫卷:隨手胡亂翻開卷起。白日:天朗氣清的日間;一作「白首」,指年老的作者。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盡情開懷暢飲。巴峽:四川東北部巴江江中的水峽。巫峽:長江三峽之一。

語譯。我在劍門關以南地區,忽然聽到了,唐朝軍隊收復了薊北的勝利消息。剛剛聽到的時候,激動得流下眼淚濕透了我的衣裳。回頭看看妻子,她平日滿面的憂愁,也完全消失了。我高興得發狂,隨手胡亂翻開和卷起書籍,準備收拾行李回老家去。這好消息,使人覺得天氣格外清朗,是放聲高歌和開懷暢飲的好日子。春天也變得特別明媚了,好像要陪伴我返回故鄉似的。我要立即從巴峽出發,穿過巫峽,順流而下襄陽,再由襄陽直奔久別的故鄉洛陽。

唐朝安史之亂,經七年多才平定。寫這詩時,杜甫正避亂於梓州(今四川三台縣)。安史叛軍的根據地,也被收復了,看來動亂不久即可完全平定,國家恢復安穩和平,難怪他這樣高興。全詩沒有一點修飾,感情直露。有三點特別值得欣賞:一、時間用語:忽傳、初聞、即從、便下,都是強烈的反應。二、地名用語: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使人有極真實感覺。三、動作用語:卻看、漫卷、愁何在、喜欲狂、放歌縱酒、作伴還鄉,都很形象。

二○一○年八月七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二十)竦聽荒雞(2011年1月初版)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