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鏡般的眼珠
此時此地,即使你不是「秀才」,遇上的也不是「兵」,而是某一類人,也往往「有理說不清」的。這一類人,總戴着有色眼鏡,通常是紅色的,眼珠被偏見磨得變成了哈哈鏡;看見的東西,都蒙上色彩,而且變了形。
我常常看報章上的讀者來信,以為這是微觀的民意調查和世態一角的反映。由此,知道有一位以「大橋」為筆名的讀者,他的來信散見各報章且次數頻密,可算是見報率最高的了。他的意見,我雖然大多不認同,但不能不佩服他的「勤」。很可惜,他近乎上述的那一類人。
七月二十九日,《蘋果日報‧讀者來函》,刊出了他的《讓文革的仇恨淡化》,是針對七月二十四日《明報‧三言堂》我的《季羨林的<牛棚雜憶>》的。
他說:「季羨林慨嘆文革中一些壞人,並未受到應有之懲罰」;又說:「司徒華說季羨林等了十多年,應是指等壞人入獄,他的期望終於落空了。」(這個「他」,是指季還是我呢?)又說:「我不大同意上述的心態。……從政者更宜有較闊胸襟,若因一些恩怨便要記仇十年,那是教人不寒而慄的,切戒切戒。」
我在那篇文章,明明白白這樣引述季的說話和這樣寫的:「今天的年青人,你若同他們談十年洗劫的災難,他們往往吃驚地又疑惑地瞪大了眼睛,樣子是不相信,天底下竟能有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期望受害者和害人者,都去寫出這一段歷史,留給下一代教訓,使空前的洗劫,能夠真真正正的變為絕後。」
季和我,都沒有期望「壞人入獄」或受到懲罰。「大橋」從甚麼地方,看到季和我有這樣的期望,而且「終於落空了」呢?我們的期望,只是汲取教訓,使「空前浩劫」變為真真正正的絕後而已。我們都沒有所被指的「心態」,請勿「不寒而慄」!
補充幾句:季羨林現年八十七歲,出任北大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五十多年,是人大常委,得過很多的國內國際學術和寫作獎。他的《牛棚雜憶》是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
「大橋」有他的「言論自由」,我也有我的「言論自由」。但「言論可以自由,事實不容歪曲」,「切戒切戒」!
一九九八年八月十四日
猶吐青絲
《三言堂》的「一言」(之二) 司徒華
頁 PAGE 1 / NUM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