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白日」和「入海流」
「白日」和「入海流」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一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曾收錄為小學五年級中文課本的課文。
我教這一首唐詩時,學生曾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是『依山盡』,必是落日了。落日是紅色的,為甚麼不說『紅日』,卻說『白日』呢?『黃河入海流』,這一句也有點古怪,不很通順;寫作『黃河流入海』才通順一點,為甚麼作者偏偏這樣寫呢?」
這是兩個頗為刁鑽的問題。作為教師的你,會怎樣去解答呢?
學者和教授吳小如,曾以「白日依山盡」與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相比,去說明甚麼是「盛唐氣象」。他說,建安以來,不少名句、警句,都是用「白日」來寫黃昏的。「白日」顯得健康、爽朗、飽滿、充沛!「夕陽」就不行了,給人的印象是微弱和黯淡,只有極暫短的生命。
對小學生來說,「盛唐氣象」的確太深奧了,但我還是盡力用較淺易的言語去解釋。我首先和學生們去討論,詩人的襟懷、情感、在這首詩裏要表達出來的意思,再去討論用「白日」還是「紅日」,與他的襟懷、情感和意思,是相融合的呢?
我還補充了一個較易明的道理。「依山盡」的「山」,倘是高山,日依其而落時,斜度不低,還不會變紅色的。請他們去看看,當太陽在高高的大廈背後落下去時,也還是很「白」的。
「入海流」,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去解釋。「流入海」,是不押韻的。但這樣沒有說出詩的境界。我問學生們:詩人是不是親眼看見了黃河流入海呢?不!他只從眼前奔騰的黃河,想像它穿過千山萬野流入海而已。他的想像,隨着河水而向前奔流,想到更遠更遠的大海,這顯示出他的襟懷寬闊和目光遠大。由此,才引出了下面的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句,還有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含義。
這首雖然是絕詩,但一、二句和三、四句,都是很工整的對偶。學生們熟悉相反詞,和他們談談對偶,不算深奧。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猶吐青絲
《三言堂》的「一言」(之二) 司徒華
頁 PAGE 1 / NUM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