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波羅蜜的啟示
我對佛學,全無研究,只是由於興趣,像讀一般閒書地,略略讀了一些些。即使在這樣膚淺的涉獵中,也覺得其中蘊藏着深邃的大智慧。難怪傳入中國後,陶醉了無數士人,得以發揚光大,在這新土壤開出了燦爛的奇花異草,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廣泛重大的影響。
「波羅蜜」是梵語的音譯,中文的意思是「到彼岸」。「六度波羅蜜」,就是六種到達彼岸的方法或途徑。佛教認為,凡夫俗子在此岸,佛陀菩薩在彼岸。在此岸與彼岸之間,是苦海。倘循這六種方法或途徑去修行而成佛道,則渡過了苦海,永遠超脫輪迴,這是信佛的最高終極。這六種方法或途徑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它們的含意,是遠比字面的意思,廣大深刻得多。
我不是佛教徒,更無意「到彼岸」上去。但感到,「六度波羅蜜」,也是每一個人修養鍛鍊自己,成為發出光熱的真真正正的人,六個很好的方法。我由此得到了一些啟示。
首先說「布施」。
《大乘義章》說:「以己之財事分布與人,名之為『布』;損己惠人,稱之為『施』。」施捨,不但是把自己的財物施與他人,還包括自己的體力智慧,都無償地施捨出去,造福他人。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無所住」,就是不要執着。不見有我所施於人,不見有他為受施者,不見中間有物可施,不望報恩,不求善報,以這樣的心去布施,就是「無所住」。
世人布施,只着眼財物,卻忽視了體力和智慧的奉獻。假如用盡了體力和智慧,只去為自己求取財物,然後把已得的,甚至是多餘的,才布施出去,那麼,距離「六度波羅蜜」的「布施」的真義,實在太遠了。
以現代一般人的話來說,這「布施」,是一種無私、忘我、犧牲、奉獻,為他人為社會的服務精神。這是修養鍛鍊的第一要點。
其餘的五種,後文陸續再談。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日
猶吐青絲
《三言堂》的「一言」(之二) 司徒華
頁 PAGE 1 / NUM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