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紀念網站

21 夏衍關於唐瑜的兩句話

夏衍關於唐瑜的兩句話

  唐瑜,是一位老作家和老革命。他是三十年代左聯的成員,自稱為「盟徒」。這「徒」字,是「學徒」的意思,因為年紀很輕,當初做些打掃衛生、整理文件、抄抄寫寫的雜務。他有一枝健筆,活躍於電影和戲劇界,並深為特工頭子潘漢年信任,不時把一些帶特工性質的工作,交託他去辦。

  抗戰時,在重慶的一批左翼文化人士,常在唐家中叙會,戲稱為「二流堂」,他也被戲稱為「二流堂主」。反右運動查舊賬,「二流堂」被掀出而列為大案,株連甚廣,他從此陷入厄運,成為老運動員。

  四人幫倒台,文革結束,唐立即申請離休,據云,所獲的離休證是OOOO一號。離休後,移家香港,後來又隨女兒遷居美國。這些年來,香港的一些報章雜誌,仍不時刊出他的文章。

  九七年,國內出版了他的《二流堂紀事》,如對中國文壇舊事有興趣,這是可讀性很高的書。

  唐與夏衍,是交往相知極深的戰友。在這書中,他記述了夏衍關於他移居海外的兩句話:

  「一去半年餘未返,有人去問老人:『唐某會不會回來?』老人反問:『他為甚麼不回來?』若干年後,又有人提唐某會不會回來,老人卻說:『他為甚麼要回來。』不過這回老人答錯了,我卻回來了。」

  老人即夏衍。他沒有答錯,唐只回國轉了幾轉,終於到更遠的美國去了。

  夏衍前後說的,是兩句截然不同的話。唐沒有記下,夏說這兩句話的具體年份;「若干年後」,是多少年呢?在這兩句話之間,發生了一些甚麼事,而至於如此截然不同呢?我讀到時,尋味了好一會,很有一點感慨,直覺前話仍帶豪情,後話卻是意氣闌珊了。

  從清末到文革前,不少仁人志士毅然返國,都帶着滿腔豪情。唐已八十多歲,為祖國貢獻了一生。中國古訓「老來從子」,「從女」也一樣的,他應頤養天年,只是夏衍的後一句話太意氣闌珊了。

一九九八年五月四日

猶吐青絲

《三言堂》的「一言」(之二) 司徒華

頁 PAGE 1 / NUM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