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三元及第與金榜題名
三元及第與金榜題名
「及第」是在科舉考試,高中入選。「元」是第一名,「三元」就是在三級科舉考試中,都考得首位。是哪三級呢?
隋文帝統一中國,採取分科取士的辦法考錄人才。「科舉」一詞,就是設科目考錄人才的意思。隋煬帝進一步改革,此後,歷朝有所變動,但一直至清末才廢除,凡一千四百年。
各朝的科舉,在明清兩代大致穩定下來。考試分四級:院試、鄉試、會試、殿試。讀書人首先須經縣學童試及格,才可參加州府舉行的鄉試,及格被稱為「秀才」。鄉試考得第一、二級,才可參加三年一次高一級的省試。及格後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是國家級考試,三年一次,錄取的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是最高一級的考試,考得第一、二、三名的,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沒有及格不及格之分,凡參加者都賜以「進士」。
「三元及第」就是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考得第一名,「三元」即「解元」、「會元」和「狀元」也。「三元及第」者,可謂考試皇帝。
「金榜題名」,就是科舉考試放榜了,入選高中者的姓名,寫在榜上,張貼出來公布。為甚麼稱為「金榜」呢?因為科舉進士的名單,緊貼四張黃紙。不但在京城放榜,各地方也同時放榜。放榜之日,可謂全城哄動,萬人空巷,不單只是參加考試者,其他的人也爭著去看。
清末秀才蔣夢麟,曾記述放榜的情:「放榜那一天,一大群人擠在試院大門前一座高樓前面守候。發榜時鳴炮奏樂,儀式非常隆重。榜上寫的是錄取考生的號碼,而非姓名。號碼排成一個圓圈,以免有先後次序的分別。我發現自己的號碼也排入圓圈,列在牆上那張其大無比的長方形榜上,真是喜出望外。號碼是黑墨大字寫的,但是我還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連揉了幾次眼,發現自己的號碼的的確確排在榜上的大圓圈內,這才放了心。連忙擠出人群,回到寄宿的地方。」
現在,中學會考放榜,又是另一番景象。若詳細記錄下來,後人看來也是很有趣的。
二○一○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