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蔡邕與音樂

蔡邕與音樂

邕,音翁。他是東漢文學家,博學,善書畫,尤工八分書,且精通音樂。

一天,他赴宴,稍遲去到,屋內的宴會已開始。站在門外,聽得傳出一陣琴聲,隱隱藏著一股殺氣。

心裡覺得蹊蹺,宴會怎會透露這樣的危機呢?躊躇了好一會,沒有進去,悄悄地離開了。

在門口迎接賓客的僕人,是看見他的,報告主人。主人連忙去追趕,問其離開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諱。主人陪他回去宴會,介紹他與樂師認識。樂師把他的話想了一想,不禁失笑,說出原委。原來剛才樂師在彈琴時,瞥見身邊有一隻螳螂,正在打算捕食一隻蟬。蟬不覺,螳螂又遲遲沒有下手,樂師於是暗暗為蟬著急,心裡的著急情緒,竟然流露在琴聲上。蔡聽了,恍然大悟;樂師不能不佩服蔡精通音樂,能從琴聲聽出彈者內心的感情。

一次,他到江南地區,在一戶人家作客。煮飯了,主人把一塊一塊桐木,放進灶裡做燃料。灶裡的火熊熊地燒著,一塊桐木放進去,爆出非常響亮的聲音。雖然聲音短促,但蔡聽得清楚,連忙把這塊桐木,從灶裡搶救出來。主人莫名其妙,他解說:從那爆裂的聲音,知道這塊桐木,是不尋常的製琴材料。他把桐木帶回家,精心製造了一張琴,安上琴弦一彈,琴聲果然嘹亮而又深沉,不同凡響。

琴板的尾端,有燒過焦痕,故被稱作「焦尾琴」。「焦尾」兩字便成為了形容良琴的典故。

一次,他到會稽。當地多用竹子為建屋材料,屋簷也用一根根竹子承放瓦片。細心觀察後,認為這些竹子的質地,非常適合製造樂器。抽了一枝,鑽了幾個孔,製成笛子,吹奏起來,發出的聲音果然非常美妙。

他的女兒蔡文姬,也深諳音律,善於彈琴。匈奴入侵被虜,嫁為番后,陷胡境十二年,生兩子。曹操與蔡邕友善,憐其處境,以重金將其贖歸。漢樂府詩中的名作《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以琴聲伴和而吟誦的詩歌,據傳說是文姬所撰。

古代文人學者,多兼擅琴棋書畫,這父女便是一例。

二○○九年九月五日

Share on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