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武雙全辛棄疾
文武雙全辛棄疾
宋詞分婉約和豪放兩派,後者的代表是蘇軾和辛棄疾。我是喜歡豪放派的作品的,在蘇辛之中,我又較多喜歡後者。
辛處於南宋,有家國的憂患;又文武雙全,曾率軍抗金。這樣的情懷和經歷,都是蘇所欠缺的,反映在詞作中,便更引起我的共鳴。
他(一一四零至一二零七)生於「靖康恥」(一一二七)之後,宋室已南渡。廿二歲,聚眾二千多人,歸附在山東起義抗金的耿京,建議與南宋聯繫,配合作戰。翌年,去建康謁見宋高宗。歸來,叛將張安國已殺耿京,投降金人,義軍潰散。他率五十勇士,直趨張駐地,將其擒獲,綑綁上馬,馬不停蹄星夜南奔,渡淮水而至臨安,把張獻給南宋正法。下面的這一首詞,寫於晚年,一方面回憶年輕時上述這一段壯烈往事,另一方面慨嘆南歸後,一直被投閒置散,英雄無用武之地。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註釋。壯歲:年輕的時候。擁萬夫:率領萬名士兵。錦襜:美麗的短上衣。突騎:突襲敵人的騎兵。渡江初:初次南渡歸宋。燕兵:北方的軍隊。娖:同捉,緊握著。銀胡 :銀飾的箭袋,據云,夜間可用來測聽遠方聲響。漢箭:己方射出的箭。金僕姑:箭的另一名稱。平戎策:指辛獻給南宋的《美芹十論》和《九議》,力陳抗金策略。東家種樹書:秦始皇焚書,只留下醫、卜、種樹的,比喻歸隱為農。
語譯。我年輕的時候,高舉戰旗,率領萬人,穿著華麗的短上衣,以騎兵突擊了敵人後,初次帶兵渡江回到南宋來。在戰鬥中,夜裡,我軍用銀飾箭袋去探測敵情;日間,向敵人發射利箭。回憶起往事,慨嘆我今天的處境。老了,春風不能把我的白鬚髮染黑了,青春不再。我曾向朝廷獻上,字數無數的抗金策略,都被置若罔聞。換來的,卻是投閒置散,要到鄉間去歸隱,與東鄰務農,壯志未酬。
以後,我還會陸續推介辛棄疾的詞。
二○○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十八)欄杆拍遍(2010年2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