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公民黨要記取自由黨的經驗
《明報》編者按:立法會選舉落幕,後續將在議事堂裡上演。完結與再開展之間,世紀版特邀當中幾位將在議會內或議會外的候任議員、落選「英雄」撰文抒感;此一連幾天的小輯以退任立法會已久,然目光依然澄明銳利的泛民派教父司徒華「華叔」之文啟始。
本文純是我個人的意見,與民主黨完全無關。我是公民黨和自由黨的黨外人士,所提出的意見,純基於對選舉工程的觀察,絕無愛惡的感情。這些意見,對其他政黨政團(包括民主黨),相信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為甚麼再參選卻落敗了
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中,自由黨是受到最大挫折的。分四張名單參加四個地區的直選,候選人包括黨內的頂尖人物:周梁淑怡、田北俊、田北辰。結果都落選了,全軍盡墨。事後,周梁淑怡和田北俊,辭去黨內領導職位,前者更辭去行政會議成員。相信,黨務也受到震撼。
自由黨本來專注於功能組別的選舉,走向直選,是可喜和值得稱讚的勇氣。該黨的李鵬飛、周梁淑怡和田北俊,當第一次參與直選時,是成功當選的,為甚麼再參選卻失敗而落選呢?
參選立法會與參選區議會不同,前者須有全港的或較高的知名度,因為選區廣闊,這樣才容易當選。但這知名度,不能長期使用,倘若當選後,沒有紮實的地區工作跟進,與該區選民建立密切的關係,日久便露出底牌,消失了影響力,甚至有負面作用。
李鵬飛、周梁淑怡和田北俊,第一次參與直選,當選了,其後卻落選了,上述是因素所在。
地區工作、區議員和「樁腳」
這次自由黨參與直選,四張名單都全落敗了,還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是沒有較廣闊地區工作基礎。直選選區那麼大,單靠立法會議員一人去做,是做不了的,要有小地區的「樁腳」。區議員是最基本的「樁腳」,日夕在這小地區為居民服務,建立聯繫,爭取選民,宣傳本黨及其領導者。到了直選,也成為了「樁腳」,去拉票催票。領導者也須協助「樁腳」,去推動小地區工作,既與「樁腳」產生感情,也讓當地居民認識。這樣,「樁腳」才肯去為其拼搏,選民才會支持。
去年(零七年)區議會選舉,自由黨派出五十多人參選,只有十二人勝出。不知這十二人的「樁腳」工作做得怎樣,但全港只有十二支「樁腳」,怎能支撐得起整個五大選區的直選工程。缺乏「樁腳」,自由黨的立法會候選人,要多落小選區,也無暇分身和力有不逮,並且不知從何入手。
要直選成功,不能沒有紮實的鞏固的地區基礎。
鮮明清晰的理念和形象
其次,自由黨缺乏鮮明清晰的政治理念和形象。不管怎樣的理念和形象,總要有,否則,便難有「擁躉」的鐵票,票源是游離的。該黨的主要票源,估計大多是來自中上階層的工商界。這些選民,倘非認同某種理念和形象,便會不時轉變投票傾向,一有甚麼事件發生,便「轉」。
從階層角度來看,自由黨與公民黨有近似或重疊的票源,互相爭奪其中的游離票。上屆立法會選舉時,公民黨尚未正式成立,自由黨且挾反對《廿三條》立法的餘勢,這些游離票沒有流失而投向自由黨,所以,周梁淑怡和田北俊都當選了。
自由黨一向的表現,被視為親建制派。這樣的形象,當曾蔭權的管治威望,連續不斷下跌,便會失去游離票,相信一部分流去了公民黨。一貫的鮮明清晰的政治理念和形象,很重要,否則,到選舉時才說一些關心民生的話,選民是不會信服的。
靠別人餵奶是長大不了的
最後,自由黨埋怨鄉事派不支持;有人卻說,中聯辦不配票。其實,鄉事派也須接受中聯辦的指示。中聯辦這次的取態,原因有二:一、難忘自由黨反對《廿三條》立法的「一箭之恨」;二、首先要配票去保住嫡系的候選人,也再無多少可配的餘票。在港島區,要力保排在曾鈺成之後的蔡素玉;在九龍西區,要保住梁美芬,連排在李慧之後的鍾港武也放棄了;在新界東區,要力保排在同一名單首兩名的劉江華和陳克勤,又分兵支持龐愛蘭;在新界西區,既要力保同一名單首兩名的譚耀宗和張學明,又要力保另一名單的王國興,還有甚麼餘力去支持周梁淑怡呢?
自由黨不知道,在「親疏有別」的政治光譜上,自己所在的是甚麼位置,所以才會埋怨。永遠要靠別人去餵奶,是長大不起來的。他們還不懂中共黨史,中共歷來是最記恨的,大大小小都寫在帳簿上,時機一到,便翻出來。
公民黨在直選也不如理想
公民黨在政治傾向上,雖然與自由黨有別,但上述的經驗,也有參考的價值。
這次公民黨在直選中,也不如理想。九龍西的毛孟靜和新界西的張超雄,都落敗了。九龍東的梁家傑和新界東的湯家驊,雖然連任,但得票率比上屆當選,卻下降了不少。在港島區,名單上余若薇排在陳淑莊之後,目的在要兩人都當選。這樣,是否過於自信而去兵行險著呢?這樣,到了競選後期,余若薇便告急了。幸而支持泛民主派的選民,很聰明地去配票,終於化險為夷。其實,這也有幸,民建聯要力爭名單排第二的蔡素玉當選,葉劉淑儀名單也要力爭排第二的史泰祖當選,互不相讓,分薄了票源,結果剩餘票數不足,蔡素玉和史泰祖都落選了。倘若中聯辦下指示,要只保其中的一個,那麼蔡素玉或史泰祖便會當選,擠掉了余若薇。她假如落選,對公民黨和泛民主派,都是一個不輕的打擊。
今後,公民黨最重要的工作,是積極培育區議員候選人,在小地區增設「樁腳」,聯繫選民,紮實做好地區工作。「好在仲有公民黨」,這口號值得反思。
陳方安生沒有參選,但卻不遺餘力,不辭勞苦,到各區為泛民主派的候選人,打氣拉票。這是很值得讚揚和敬佩的!
(原載於二○○八年九月十五日《明報‧世紀》)
《三言堂》的「一言」(之十七)一寸春心(2009年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