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紀念網站

46 三個和尚

三個和尚

這一句俗語,幾乎人人都琅琅上口:「一個和尚擔水食,兩個和尚抬水食,三個和尚冇水食。」

我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讓小學生們討論:「三個和尚,人多了,為甚麼反而『冇水食』呢?」

他們很快便得到答案:一個和尚只是一個人,自己不去做,便沒有別人去做;兩個和尚抬水,大家都出那麼多力,是公平的,所以也沒有怨言;如果三個和尚,只一個去擔水,其他兩人不用出力;兩個去抬水,剩下的一個也不用出力。因為不公平,誰都不肯吃虧,不肯去取水,終於變了「冇水食」。

我再問:「他們會不會渴死?怎樣大家才都會有水食呢?」

他們也很快便得到答案:方法很簡單,就好像他們輪值做值日生一樣。今天甲和尚擔水,明天乙和尚擔水,後天丙和尚擔水,周而復始。這樣是公平的,誰都出那麼多力,誰都不會佔便宜或吃虧,便相安無事。

我再問:「假如水桶很大很重,三個和尚能不能夠由兩個人公平地抬水呢?」

稍經一段時間思考,他們也得出了答案:可以的。今天,甲乙和尚去抬水,明天是甲丙和尚,後天是乙丙和尚,也周而復始。這是稍為複雜的輪值,也是公平合理的。

我又再問:有些廟宇很大,和尚很多,甚至百多數百人的也有。這樣輪值起來,不是很麻煩嗎?有簡單一點可行的方法嗎?

這個問題,討論了頗長時間:廟宇大人多,用水也多,只三個人去取水是不夠用的。要多些人,負責取水的人是奇數的便擔水,偶數的便抬水。寺裡還有很多其他工作,例如,清潔地方、炊煮齋飯、裝點香燭、接待善信……不取水的和尚,各司其位,分工合作,只要公平合理,大家都會服從住持的指揮。

最後是一條尾巴:「為甚麼說和尚,不說是別的人?」也一會就有了答案:因為廟宇大多在深山裡,沒有自來水供應。

在義務性群體中,指揮和分工合作的公平合理很重要,是團結和順利運作的條件。

二○○八年九月十九日

《三言堂》的「一言」(之十七)一寸春心(2009年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