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附錄:香港獨立工會的道路和經驗
附錄
香港獨立工會的道路和經驗
──為教協會成立三十五周年而作
一九七一年,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便組成籌備委員會,向職工會登記局,申請成立職工會。但因文憑教師薪酬事件,一直被拖延,直到一九七三年事件妥善解決後,八月才獲批准。批准後,籌委會還須招募會員,選舉會員代表,選舉理事。所以,要到一九七四年三月廿五日(星期六),才舉行第一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宣布正式成立。那麼,為甚麼今年是成立三十五周年紀念呢?
一九七三年四月十三日,剛好是星期五,兩個不祥的數字,碰在一起。這一天,官津補校教師,為文憑教師薪酬舉行了第二次罷課,稱為「黑色星期五」行動。這是這次工潮逆轉的關鍵,奠定了勝利的基礎。第一屆理事會產生後,我建議把這一天定為教協會的成立日期,獲得一致通過而接納。成立三十五周年紀念,是從這一天開始計算的。
香港獨立工會和獨立工運的困難
在香港組織獨立工會和發展獨立工運,有很多困難。
一、雖然有組織工會的自由,但只要有七個人或以上,便可以在同一行業或產業中,成立另一個工會。所以,同一行業或產業中的僱員,很容易被分化而不能團結。
二、雖然有禁止歧視工會的法例,但自有該法例以來的幾十年中,未執行過一次。僱主很容易利用種種藉口,去打擊工會和工會領袖,或進行拉攏收買。
三、法例沒有規定僱員必須參加工會,但卻又可同時參加多個工會,因而工會會員人數不多,力量分散,互相掣肘,缺乏資源,連生存也往往出現困難。
四、沒有集體談判權,僱主不承認工會,工會沒有法定的途徑,去與僱主談判會員的權益,發動工業行動並非輕易。
五、香港從有工運開始,大多數的工會都受到中共或國民黨的操控。這兩個政黨,有充足的資源和人力,去扶植受其操控的工會,獨立工會難與其競爭。
六、由於一直以來,大多數工會都受到政黨的操控,被利用來作為政治工具,工會又未能爭取和保障會員的權益,一般僱員都缺乏工會意識,參加工會的人數不多,工會只能收取很低的會費。
出現獨立工會和工運的契機
中共在香港工運的根基很深厚。建黨的翌年(一九二二),即派要員鄧中夏來港,領導海員大罷工,建立地下黨組織。海員工會主席蘇兆徵,便是香港的第一個中共地下黨員,後來成為中央委員和派駐共產國際的代表。一九二五年的省港大罷工,工人糾察隊隊長鄧發,後來成為中共的特務頭子,在延安時期,曾擔任中央政治保局局長。
一九四九年建國後,有一個強大的政權作為後盾,親共工會發展得更迅速。一九九七年回歸後,香港可以說是在中共的間接統治下,親共工會得到更有力的扶植,發展更快。
香港的獨立工運,出現於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初。那歷史契機是:一、中國大陸爆發文化大革命,一片混亂,無暇顧及香港;所有親共工會,都參加了一九六七年的暴動,除了本身受到嚴重打擊,幹部離心外,也被廣大市民唾棄。二、國民黨台灣政府,被逐出聯合國,退守孤島,無心無力支持島外組織;民進黨上台執政後,這情況更為明顯。三、九七問題已經浮現,港人關心自己的前途,對香港的歸屬感加強了,本土意識加強了,開始醒覺要靠港人自己的力量,去爭取和維護權益。
於是,香港出現了,兩個政黨操控以外的獨立工會和獨立工運。
在抗爭的勝利的基礎上誕生
一九七一年,港英政府計劃推行六年免費教育,但卻又不願意增加教育經費,於是決定削減文憑教師薪酬。經過兩年的談判,毫無進展。教協會雖未正式成立,但以籌委會名義,與其他團體聯合,組成十三教育團體聯合秘書處,領導了七三年四月四日(兒童節)的第一次罷課,四月十三日(黑色星期五)的第二次罷課。原訂於五月四日(五四運動紀念日)和五日的第三次兩天罷課,最後因政府讓步,雙方達成協議而沒有舉行。教協會,就是在這次抗爭的勝利的基礎上,成立和發展起來的。
會員八萬一千盈餘九百二十萬
經過三十五年的努力和奮鬥,教協會已成為本港強大的獨立工會和獨立工運的支柱。
本年(零八年)度繳費的會員,達八萬一千多人。成立時,會員只有八千九百人,三十五年來逐年增長,幾乎增長了十倍。這會員人數,是按已繳交了該年度會費,才算數的。我們的會員,遍佈全港官、津、補、私的中小學,幼稚園、大專院校、教育行政部門。每單位,每十五個會員,便選出一個代表,負責聯繫會員並出席一年一度的會員代表大會。去年(零七年)度的財政盈餘有九百二十萬。
目前擁有港九兩地,各二萬多平方呎(共四萬多平方呎)的自置會所,都早已全部一次過付清樓價,地方寬敞,交通便利。僱用受薪全職職員一百七十多人。為會員提供的服務和福利有:超級市場,牙醫、西醫、中醫診所,物理治療中心,醫務化驗所,視光中心,書店等,此外還有保險、旅遊、電器代購、業餘進修、教育資料庫等服務。每月出版會刊《教協報》兩期,每期印行九萬份,寄發至各校和單位。據統計,平均每日到會,約三千人次。
為會慶題辭的四句十六個字
這次,三十五周年會慶的籌備小組,囑我題辭。我寫了:「戒驕戒躁,發揚傳統,續創業績,更上層樓。」
教協會已取得的成績,的確很大。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仍要尋找不足缺失,加以改進克服,才能繼續前進;否則,很容易犯錯誤而倒退。所以,我提出「戒驕戒躁」。「驕」就是自滿,無視和不去發現仍然存在的不足缺失。「躁」不單是盲動,輕率散漫也是「躁」的一種表現,必須堅持嚴謹、勤奮、謙遜、節儉的工作作風。
「發揚傳統」,是一些甚麼傳統呢?三十五年來,教協會積累了的豐富經驗,樹立了的優良傳統,這還須全部工作人員和會員,去全面深入作出總結,加以貫徹和發揚。
但在二十年前的一九八八年四月九日,我曾向新選出的第八屆理事會,作過會務簡介,總結了過去十五年的工作經驗,並對以後發展方向提出建議。這個簡介,當時印發了我親手刻寫的五頁油印紙,保存至今。現在,覆述其中的一些內容,作為總結其後的二十年經驗的參考,去發揚舊有的優良傳統,以及樹立新的優良傳統。
維護和爭取會員權益是天職
關於教協會的定性和定位:是一個甚麼性質的團體?在社會中站立一個怎樣的位置?我對此的意見是:教協會是一個職工會,一個教育專業組織、一個民間團體。
首先是職工會。香港的社團,根據三個不同的法例註冊:《社團條例》、《有限公司條例》、《職工會條例》,限制各有不同,其中以後者最為嚴格。例如:非該行業從業員不得加入;兼任兩個職工會的理事、與港外職工會結盟,須經港督(行政長官)批准;修改會名或與其他職工會合併,須全民投票並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每年須呈報會員人數、名單和財政收支等等。
但上述的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會員都具有共同權益,維護和爭取會員權益,是職工會的天職。不能負起這天職的職工會,必會衰落,甚至被唾棄。
維護和爭取會員權益的工作,分兩方面,兩者結合。其一,是全面性的,關乎大部分會員的權益,例如:改善薪酬和服務條件、縮班教師職業保障、推行小班教學、反對殺校、減輕工作負擔壓力等等。其二,是個案投訴。不要看輕這方面的工作,因為全面性的權益,不易一時解決,數量也不多;個案卻幾乎無日無之,妥善解決了,可擴及全面,尤其是增強會員的歸屬感。從籌備建會期間,直至目前,教協會都設有投訴部(現改名權益投訴部),每周逢二、四晚上接見投訴會員。最初的十年,每次我都會同投訴部理事,親自接見和處理。
教育專業組織和民間團體
其次是教育專業組織。教協會的會員,全都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是一項極具社會性的專業,幾乎涉及每一個家庭,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和社會的未來,對促進道德和經濟也很有關係。這是其他行業的職工會所少有的。因此,提高會員的專業精神和專業水平,是教協會的社會責任,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會務,絕對不能放鬆或忽視。
第三是民間團體。民間團體的界定,是非官方的或親官方的,遠離權勢,站在廣大市民的立場,支持社會公義。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否則便被拉攏、收買、吞併。
在中英談判開始時,理事會就根據這第三個定性定位,確立了「民族、民主、民生」的立場。「民族」就是支持回歸;「民主」就是回歸後,要有一個民主的政制;「民生」就是要維持香港的繁榮安定,市民生活得到改善。
一般職工會,大多只著重第一個定性定位,教協會卻三個並重,所以能夠持續發展,不但是一個強大的職工會,還具有社會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農、輕、重三方面並重均衡
我以一個國家的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來比喻教協會的會務。一個國家,要能夠獨立、強大、有國際地位,必須在農、輕、重三方面,都不可輕視而發展得好。農業,是吃飯問題,讓人民吃得飽;輕工業,是人民日常所需的問題,還可積累資金;重工業,是國防力量問題,是國際地位的基礎。教協會的農、輕、重是甚麼呢?
教協會的農業,是會員權益,因為權益涉及他們的飯碗。在這方面,全面權益和個案投訴,要互相結合。全面權益的解決,可使不少個案投訴也一併得到解決。從處理個案投訴中,又可發現帶普遍性的權益問題,將其總結歸納,上升為全面性的權益,去作整體性的解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教協會的輕工業,是會員的福利、文娛、各種服務。這是一個聯絡會員的供求網絡,提供他們所需,他們便會主動與會接觸,建立起緊密的聯繫。這些會務,以服務為主,經濟效益為次,寓盈利於服務,以求薄利多銷,聯繫更多會員。這樣,反而得到巨大盈餘。會員每年會費只收六十元,全部會費不足應付兩個月的開支。但我們卻靠這方面的利潤,除了支付龐大的開支外,還購置了四萬多平方呎的會所,而且積累了巨額資金。
教協會的重工業,是推動教育改革、支持社會公義、參與社會運動。參與立法會教育功能組別的選舉而當選,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我們藉此建立了社會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農、輕、重三方面,要保持均衡,互相配合,切不可有所偏廢。
居安思危警惕會務四大危險
我提出要居安思危,時刻警惕在會務上可能出現的四大危險。
一、盲動冒險。工作上有兩種錯鋘傾向,右傾和左傾。右傾是落後於形勢而保守,不思進取;左傾是超越了形勢,盲動冒險。這兩種傾向,左傾的危害性比右傾大。犯了右傾的錯誤,發現後,大多可以補救,克服過來。但左傾,往往「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特別是在尖銳的鬥爭中,甚至會動搖根基,一蹶不振,永不翻身。
二、財政缺失。首先是廉潔,要有嚴謹的《財務守則》,緊密監察,每月都作財政報告和審核。其次是赤字,不但要收支平衡,還要有儲備。會務開支龐大,會費收入只能支持很小的部分,經費來源主要靠各種服務的收益,而這不是很穩定的。因此,必須積累儲備,以應不時之需和支持會務的持續發展。
三、金屬疲勞。這是一個物理名詞,但人也有這樣的現象。表面上沒有甚麼跡象,但內部已嚴重損壞,一旦爆發,便會整體頓時瓦解崩潰。我們的工作人員,工作負擔很重,不可長期太緊張勞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要有適當的調節。
四、後繼無人。這不單是指會長一人,「牡丹雖好,尚須綠葉扶持」,還包括二、三線的工作人員。團隊精神和戰鬥友誼很重要,這樣才有凝聚力,不斷培養出接棒的人。
最後,我還補充了「禍不單行」。上述的危險,很多時會有連鎖反應,一個會觸發其他的同時出現。所以,必須防微杜漸,不讓任何一個在任何時候發生。
工作人員須遵守的三大戒條
我向工作人員,提出了三大戒條,希望大家都能夠遵守,並以此互勉互勵。
一、「不得販賣私貨」。我們來自五湖四海,各有各的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托洛斯基主義、無政府主義、三民主義等等,天主、基督、釋迦牟尼、穆罕默德、太上老君、純陽真人等等,各自去信仰好了,不在會內作任何爭論,更不可把個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強加在會務工作上。立會為公,處理會務時,必須以會員和社會利益作為歸依。
二、「發財行遠」。任何工作人員,不得在會務中謀取個人利益,否則,就不要參與會務工作,到別的地方去。所有工作人員,都必須廉潔自愛,公私分明,不謀私利,不享特權。例如:餐要自掏腰包,宴請外賓也須科款;報名參加活動,要像一般會員排隊;商號的贈品,能變賣的便變賣,撥入會務收入,不能變賣的,給受薪職員作抽獎。
三、做個好教師。在教學工作上,要以身作則,盡忠職守,教好學生;否則,污辱了「教育專業」的會名,削弱了教協會推動教育改革的力量。
「戒驕戒躁」才能「更上層樓」
又過去了二十年了。這二十年來,我上述所提出的,在最初十五年所積累的經驗和樹立的傳統,都得到很好的貫徹和發揚,再加上其後積累的經驗和樹立的傳統,這是教協會能夠持續發展壯大和取得現有的成就的很重要原因。其後積累的新經驗和樹立的新傳統,是些甚麼呢?還須再加以全面深入去探討總結。
「戒驕戒躁,發揚傳統,續創業績,更上層樓」。首要的是「戒驕戒躁」,能夠這樣,就能夠「發揚傳統,續創業績,更上層樓」,教協會就一定能夠繼續向前發展壯大,迎接未來!
(原載於二○○八年三月二十九、三十日《明報‧世紀》)
《三言堂》的「一言」(之十六)青山不老(2008年7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