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蘇軾《水調歌頭》的兩個標點
蘇軾《水調歌頭》的兩個標點
標點符號是舶來品,我不確知甚麼時候傳入中國,大抵是晚清罷?「五四」前後興起新文學時,已大行其道,普遍使用。
中國古代文字,是沒有標點的。為了便利讀者閱讀,一些學者便為古籍加上標點。這工作,首先是斷句,即分出要停頓的一句一句;然後,再在停頓處加上標點。這也不是很輕易的,假如對原作了解得不通透,往往出錯。魯迅就曾尖銳批評過,一些有名學者,亂點詞曲駢文而出醜。他說:「標點,對於五言或七言詩最容易,不必文學家,只要數學家就行,樂府就不大『康莊』了……」(《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六至九)》)。其實,七言古詩也不太「康莊」,因為不少雜入非七字的句子,不能全靠字數去斷句。
詞的斷句最容易,因為有詞譜可據,清楚地規定了該停頓的地方。但是斷句後,標點者還須根據自己對上文下理的了解,去加上不同的標點。由於了解有異,同一首詞,各人使用的標點也不完全一樣。
最近,港大通識課程部,以《華叔話詩詞》為題,邀請我主講,共四堂八小時。我選出給同學們欣賞的詩詞數十首,其中的一首,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該詞如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般的標點,第一句用問號,第二句用句號,我卻改為感嘆號和冒號。因為我的理解是:蘇軾不會不知道,甚麼時候才有又明又圓的月亮,何況序中註明了此夕是中秋。這不是一句問話,而是讚歎語:這樣的明月不是常有呀!他問的是:「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所以,我認為:第一句該用感嘆號,第二句該用冒號。
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