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詩詞的「微言大義」
詩詞的「微言大義」
一些古典詩詞,字句淺白,讀者大多讀得懂。但這些淺白字句的「微言」中,含有「大義」,錯過了欣賞,卻很可惜。茲舉下列數例。
杜甫的《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一個「蓋」字,說諸葛亮的功績,大過所有其他的人,其實是反語,這詩是批評他的。「名成八陣圖」,他並非靠八陣圖而成名,只讓東吳的陸遜誤入而迷途,吃了一驚,卻未起過甚麼大作用。「江流石不轉」,表面上說,八陣圖六百多年後仍巋然不動,真正的用意是引出下一句「遺恨失吞吳」,這個歷史錯失,永遠改變不了。未能勸阻劉備,破壞了既定的聯吳抗魏政策,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也是吳蜀最後滅亡的轉折。
杜甫的另一首《江南逢李龜年》:「歧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是《唐詩三百首》,所選錄唯一的一首杜詩七絕,選者稱之為「壓卷」之作。詩句平淡,那好處在哪裡呢?
不必深究歧王和崔九的身分地位,總之是達官貴人。關鍵在於「好風景」和「落花時節」,已是暮春,落花紛紛,為甚麼還是「好風景」呢?杜甫以前常見李龜年,是在唐朝最興旺之時;現在重逢,經過戰亂,不但自己已衰老,國家也大大削弱了。杜借此詩,暗喻前後遇見李的兩個不同年代,唐朝的盛春已過去,踏入了「落花時節」使人慨嘆的歲月了。
李紳有《憫農二首》。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些詩集,只選其二,略去其一。其二的「粒粒皆辛苦」,千古傳誦。但我卻以為,其一寫得更深刻。「種一粒粟」而「收萬顆子」,這是豐收;「無閒田」,農夫都很勤勞而沒有偷懶。為甚麼「猶餓死」呢?顯然不是天災,而是人禍,租稅太重了,死於壓榨剝削!
二○○七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