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虱有劇毒?
這是《聊齋誌異》裡的一個故事。
一個鄉下人,偶然路經一棵大樹,有點倦,便坐在樹下歇息。他忽然覺得肩膊上隱隱作癢,伸手一摸,捉到了一隻虱子。
虱子在他的指間拚命掙扎,很是可憐。他起了同情心,但又不想牠再咬別人,於是拿出一張紙,把牠包裹起來,塞進一個樹洞裡。
兩三年後,他又經過這棵大樹,想起了以前發生過的這一件事。起了好奇心,那虱子還在不在呢?探手入那個樹洞,那紙包仍好好地放在那裡。打開紙包一看,那虱子也在,但乾乾癟癟的,像麥子的一小粒碎皮,動也不動,彷彿死了似的。鄉下人把牠放在掌心上,仔細看牠是否真的死了。
過了好一會,虱子竟醒過來,咬住他的掌心,吸飽了血,逃去了。鄉下人掌心被咬之處,奇癢難受。回到家裡,掌心癢處突起,像一顆果核。幾天後,不治死去。
我可不知道作者蒲松齡寫這故事,是否有事實根據。虱子餓了兩三年,能否仍然活著?餓了這麼久的虱子,體內產生劇毒,會咬死人?
這大抵是一個寓言,寓言不必有事實根據,否則,烏龜、兔子、狐狸、烏鴉等,怎會說話?寓言是有寓意的,那麼,這個寓言的寓意是甚麼呢?我想了好幾想,想出一些眉目,可不知道這是否蒲松齡心中原來的意思?
一、這寓言有點像《伊索寓言》中的《農夫與蛇》。農夫可憐快要冷得僵死的蛇,把牠放在懷裡。蛇得到溫暖而復蘇,把農夫咬死了。
二、那虱子很像一些卑賤的人,不要以為其卑賤而且渺小,但生命力卻很強,雖然受到了批判打擊,在聲譽掃地後,仍然能頑固地生存下去,伺機復出。
三、這些卑賤而且渺小的人,經過長期蟄伏,那卑賤變得更為卑賤,甚至長出劇毒。一旦有機復出,對曾放過了牠,讓牠復蘇的人,不但不感恩,反而咬他一口,把他咬死。
二○○六年十二月五日